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遗憾。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遗憾。】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 , 这不但表现在时间的跨度长 , 而且表现在内涵的丰富多彩 。 从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遗留物品和由典籍记载流传下来的事件中 , 我们都可强烈地感觉到这种文化内涵的震撼力 。
和氏璧、传国玉玺的失落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遗憾。
文章图片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最珍贵的一块宝玉石 。 迄今为止 , 没有任何一块玉石能珍贵到与它相提并论 。
早在春秋时期 , 它就与“随侯之珠”一起并列为当时中国的两大奇珍了 。 发现它的卞和也因为和氏璧而闻名古今 。 卞和不仅因为遭到楚厉王、楚武王的误解而失去了双脚 , 更因为楚文王听从了他的解释而剖开了璞石 , 最终发现了这块宝玉 , 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宝玉而获得了生命的价值 。
随着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取这块宝玉的故事流传开来 , 和氏璧的身价扶摇直上 。 最终被“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用作了传国玉玺 , 成为检验一个“帝王”是否正统的唯一标准 。
历史上对和氏璧的材质有各种猜测:有认为是和田羊脂白玉的 , 有认为是夜明珠的 , 也有认为是陕西蓝田玉的 。
史书上称它“侧而视之色碧 , 正而视之色白” 。 把它放在黑暗处 , 它能熠熠发光 , 能除尘埃 , 能避邪魅 , 因此又称“夜光之璧” 。 可见确有它的珍奇、稀罕性 。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遗憾。
文章图片
一九八三年工程师郝用威在全国地史报告会上称:“和氏璧即是月光石 , 产于神农架南漳西部 , 沮水之发源地板仓坪、阴峪河一带” 。 再次引起了近代人渴望了解和氏璧的由来、传说和质地的好奇心 。
而历史上和氏璧和由它制成的传国玉玺 , 在中国历史上断断续续流传了很长的时间 , 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 。
当时石敬塘引契丹军攻至洛阳 , 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 , 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 再也不见了踪影 。
从那时以后的各朝各代 , 都是当朝的帝王自己刻制自己的玉玺 , 再也没有能得到历朝历代都认可的真正的“传国玉玺”了 。 这个损失之重 , 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来说是多么的巨大 , 谁都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来 。 而传国玉玺到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 恐怕真的成为一个千古之谜了 。
阿房宫的摧毁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遗憾。
文章图片
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是历史记载当中最为雄伟的宫殿建筑了 。
无论是前三代还是后来直到清末的两千多年间 , 再也没有任何古代的建筑可以和阿房宫相比较高低了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 国力日益强盛 。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 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 。 由于工程浩大 , 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 , 即阿房宫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 , 南北五十丈 , 上可以坐万人 , 下可以建五丈旗 , 周驰为阁道 , 自殿下直抵南山 , 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 为复道 , 自阿房渡渭 , 属之咸阳 。 ”其规模之大 , 可以想见 。
秦时一尺约合0.23米 。 以一步合六尺 , 三百步为一里计 , 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当约六百九十米 , 南北深进一百一十五米 , 占地面积约八万平方米 , 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 。 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 , 一天之中 , 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 。
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 , 东起巨家庄 , 西至古城村 , 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 可见 , 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 , 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