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普通人也挺好的


|当个普通人也挺好的
本文图片
作者/七天路过 , 头图基于CC0协议使用
1
我很快就要30岁了 。 过去对30岁有很多恐惧 , 因为30岁就意味着某种丧失 , 希望的丧失 , 魅力的丧失 , 可能性的丧失 。 就像接受了命运的捶打和同辈的对比 。
是怎么样突然到了这样的一个人生节点 , 焦虑和压力不请自来 , 时而觉得自己做的很不错 , 时而觉得自己拖了同龄人的后腿 。
过去想象的30岁 , 大概是财务自由 , 到处旅行 , 升职加薪 , 后疫情时代 , 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说:想躺平 , 做个普通人也挺好的 。
年纪给了我什么?给了我对「普通生活」的向往 。
【|当个普通人也挺好的】18岁很好但是我们回不去了 , 不管你正要30岁或者已经过了30岁 , 这个像魔咒一样的数字 , 究竟让你更恐慌还是更通透 ,
经历了一段的人生至暗时刻后 , 我突然意识到 , 年龄和时间都只是一个数字 。 它像是一个牢笼 , 你会不自觉地掉进去 , 被囚禁 , 被规训 , 被牵着鼻子走 。 思考如何才能更加符合这个社会的期待和主流价值观 , 怎么满足身边的人如领导和同事对你的预期 。
我们每天都要跟很多人打交道 , 接受评价 , 关于事情的和人的 , 然后反思 , 质疑自我 , 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自我怀疑的时光后 , 我想说:也许30岁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意识到 , 我只是个普通人 , 会丧也会燃 , 偶尔躺平偶尔向前 , 至于人生究竟会过成什么样 , 只有往前走才知道 , 今天不要去焦虑明天的事 , 认认真真地过好今天吧 。
2
在读书会上 , 有一个公司的姐姐说 , 她大概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 一旦开始思考这个话题 , 就无法停止思考 , 而思考得越多 , 越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
为了寻找所谓的意义感 , 她经历了三个阶段 。
一开始觉得有意义的方法是 , 你知道很多东西 , 比如去旅游 , 或者看各种书 , 收集各种知识 , 但是它只是比较肤浅的一层 。
第二个阶段 , 她开始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传记 , 她看香奈儿自传的时候 , 觉得她临死的一刻还在弄自己的衣服 , 就觉得很有意义 。 后来发现很多搞创作的人 , 看他们作品的人挺幸福的 , 但是对于创作者本人 , 痛苦和磨难变成了他们人生的底色 , 他们并不幸福 。
第三个阶段 , 她发现给予和反馈是有意义的 , 给予关注 , 给予思想 , 获得两个生命的点亮 。
成立读书会的目的也在于此 , 学者陈嘉映曾言:「读书就像生活 , 一人一条道 , 很难总结出通用的方法 。 无论何时 , 冠者五六人 , 列坐其次 , 各自讲讲自己的读书经验 , 都是乐事 。 」
在心理学家欧文亚隆的书中 , 他提到人不得不面对的四个终极命题:
不断会觉得很孤独 。
害怕死亡 , 极致的情况就是追求权力
对于绝对自由的恐惧
人生时常会觉得自己是随机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 。
但是积极的作者依旧给出了乐观的答案:在生命的长河中 , 每一个当下都是有意义的 。
远处的远方和近处的当下 , 看起来仿佛是舍一取一的事情 。 就像知乎的高赞回答:为什么一天坐着都会觉得很累 , 是因为无意义感 。
你不知道自己像一个陀螺一样每天早起 , 上班 , 坐在办公室忙碌各种琐碎的事情 , 会有什么价值 。
但是在动机在杭州的《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中提到给佛学院的僧人上课 , 他才领悟到 , 日常琐事就是我们的道 。
我们都以为吃饭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 但是在佛学院吃饭 , 确是一套非常复杂而庄严的程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