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去不了,来纸上《奇趣博物馆》参观一下!一样穿越时空、跨越边界!( 二 )


博物馆“押中”考题这件事 , 伴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倡导 , 会越来越常见……
但最让我们开心的 , 还是看到孩子们带着《奇趣博物馆》 , 真正走进博物馆 。
「2」
文博一线编审团队
内容专业权威保障
内容 , 是优质读物的“根” 。 而背后的作者、编审团队 , 更是为一本杂志的风格、专业度保驾护航 。
《奇趣博物馆》的作者中 , 有与孩子亲密接触的博物馆教育专家、一线工作者 , 也有忙碌在发掘现场的年轻考古学家、经验丰富的考古领队 , 专业精深的博物馆馆长、大学教授 , 还有国内一流的科普工作者:
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朋朋哥哥;
古生物学博士、知名科普作家邢立达;
植物学博士、知名科普作家史军;
古生物科普作家、军事科普作家@江氏小盗龙;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科院研究员王原;
北京史研究会秘书长李建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良渚古城考古团队核心成员王宁远;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考古工作站站长陈明辉;
博物馆去不了,来纸上《奇趣博物馆》参观一下!一样穿越时空、跨越边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秦都咸阳城考古队队长许卫红;
史家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吕闽松;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依萌;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副馆长顾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谢琰;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汪瑞;
北京大学医学部90后青年教师方璇;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姝;
华北空管局大兴空管中心塔台管制员陈梵驿;
知名博物馆摄影师@动脉影;
知名博物馆摄影师@柳叶氘;
……
当然 , 还少不了经验丰富的资深少儿读物编辑 , 都在《奇趣博物馆》的编审队伍中 。
这些“超强大脑”用文字邀请孩子们 , 步入一个奇妙多彩的博物馆世界 。
「3」
一本聚焦一个话题
给孩子跨学科、跨文化的思考
博物馆教育有什么特点?在博物馆中的学习 , 不像是在教室里看着文字、听着老师在讲 , 我们是开启眼睛、耳朵、双手、心灵等不同的通道来学习 。
博物馆教育具有跨学科学习的先天优势 , 《奇趣博物馆》也同样具备同样的特质:打破学科壁垒 , 构筑立体关联 , 给孩子更跨越边界的学习 。
从内容设置上 , 《奇趣博物馆》一本聚焦一个话题 , “庖丁解牛”式地从不同维度对它进行梳理 , 打开孩子的眼界 。
比如我们讲到“小麦”这个主题 , 你是不是首先想到饮食相关的话题 , 面包、面条、馒头、披萨等等 。
《奇趣博物馆——小麦传奇》中 , 我们不仅仅展现了小麦破土而出开花结果的一生 , 介绍了东西方小麦饮食的发展 , 以及这种植物对于不同文明的推动作用……
博物馆去不了,来纸上《奇趣博物馆》参观一下!一样穿越时空、跨越边界!
文章图片
更有从艺术角度去欣赏小麦的文章 , 还带着小读者们深入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储存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库 , 去探索那里多种多样的小麦种子 , 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