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大理旅居游学4年,我们放弃了孩子的北京学籍( 二 )
新移民们在大理生活成长、结婚定居 , 直到孩子出生 。 教育成了“浪子”们最头疼的问题——他们既想留在大理 , 又接受不了本地学校 , 对另类创新教育的需求逐渐显现 。
《生活在别处》中介绍的猫猫果儿学校 , 便是在上述背景中诞生的 。 大理的客栈老板陈钢因曾在维西县支教 , 受存在子女教育问题的朋友“叨扰” , 不得已在客栈边租地办校 , 成了猫猫果儿幼儿园的校长 。
看着影片中孩子在草坪上疯跑、满院子撒泼打滚 。 我承认心动了:那是我想给孩子的教育 。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 2014年 , 我带着孩子先到大理住了一个月 。 期间在朋友的带领下 , 见到了传闻中的猫猫果儿——它位于苍山脚下 , 旁边就是三塔景区 , 细听还有潺潺流水声 。
幼儿园由一个小院改造 , 三间教室、洗手池、厕所里 , 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涂鸦 。 院子地上满是泥沙坑 , 还有一个简陋的木制滑梯 , 两边搭上粗绳结成的网 , 老师告诉我 , 平常绳网上会爬满孩子 。
整体环境称不上干净整洁 , 甚至第一感觉是脏乎乎的 。 但这种原始、自然的状态 , 反而触动了我 。 况且 , 当时大理创新教育学校虽然选择空间不多 , 价格上却足够亲民 , 相比于北京普遍五六千的私立学校 , 猫猫果儿一学期的学费只要两千七百多(7年前) 。
即便如此 , 当时想入学猫猫果幼儿园也并非易事 。
不仅需要内部介绍人 , 还得经过创始人、老师和家委会的面试 。 他们会针对家庭情况提出要求 , 比如来猫猫果儿上学的孩子 , 必须由父母亲自陪伴;父母是不是为上猫猫果儿放弃了很多?如果成本特别高 , 他们并不建议来 。
因为和一些猫果家长彼此熟悉 , 我们幸运地被猫猫果儿接收 。 2015年6月 , 全家第一次搬家 , 开始了4年在大理带娃旅居上学的生活 。
抵抗“内卷”
高知父母追逐“新教育”
和我们同届的几位父母 , 有人大、上海交大毕业的、还有某市高考文科状元 , 大多都是应试教育体系下的优胜者 。 但从各自职场经历来看 , 又都觉得改变命运的能力 , 与传统学校教的东西关系不大 。
包括我在内 , 虽说升学、考试不成问题 , 但自我感觉是失败的 。 社交、情商 , 各种基础能力的欠缺 , 让我无法自信地推销自己 。 这些在后来发现能被训练、却重要的能力 , 却被我们的传统教育忽视了 。
个人的经历 , 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愈发内卷的升学问题 , 去寻找新的教育模式 。 好在大理足够多元和包容 , 给到了教育者和家长探索的土壤 。
蒙台梭利、瑞吉欧、华德福、灵性教育、在家上学......在大理 , 人们能找到几乎任何一种流派的教育实验 。 它们极具个性且游离于主流教育之外 , 因此当外界以固有的思维来审视时 , 大多会产生不解 。
比如 , 猫猫果儿的老师们在午餐时只会给孩子先发少量的饭菜 , 如果不够再自己来加 , 绝不会劝导或命令多吃;中午不想睡觉的孩子 , 也可以在阅读室安静地看书 , 即便就这么趴着睡着了 , 老师也不会多加管束 。
这在思维传统的家长看来不可思议 , 甚至有人曾在社交平台发文 , 质疑这是虐待孩子 。 但实际上 , 一切是为了让孩子拥有做主的权利 , 感知自己的身体、并表达需求 。 如果孩子晚上感受到饥饿 , 第二天中午自然会多加菜 。
猫猫果儿也没有系统的课程 , 除了每天的晨圈、下午圈 , 以及一个小时的共同课 , 其它时间完全由孩子自己支配 。
在自由活动时 , 孩子们也可以参加老师们牵头成立的各种兴趣小组 。 比如 , 原始人小组会一起在山林中打猎、分辨植物、煮东西吃、建造栖息地;屎尿屁小组则会研究粪便如何产生、又是怎样作为肥料使用......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95后浙江女孩拒绝保送清华,未婚生子考双学位,22岁带娃娃读哈佛
- 妻子不管公婆不带娃,丈夫日夜忙累成狗:早知今日,当初何必AA制
- 深圳一考生带娃赴考,考场:临时“保姆”,安排!
- 魏秋月带娃“体验”农家生活,挖花生、摘苹果,享受亲子时光
- 大理一女童从窗户跌落被困墙缝,情况危急
- 麦迪娜|麦迪娜颖儿带娃出游,丹尼尔婴儿车两万!小月亮穿百元衣服好朴素
- 儿女|一位60后告诫,再热心,也不要帮年轻人带娃,“谈好条件”很关键
- 带娃|为何有些妈妈即使有人帮忙带娃,却还是要辞职?原因现实且心酸
- 老伴生病无人敢管,62岁婆婆感慨:不管月子不带娃,毁了两代人
- 带娃|很多姥姥并不喜欢带娃,尤其是独生女家庭,女人别为难自己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