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大理旅居游学4年,我们放弃了孩子的北京学籍( 四 )
一年费用近15万
创新教育被神化了吗?
经历多年耕耘 , 从2020年开始大理的创新教育标签开始慢慢出圈 。
因为分享过几经周折的求学过程 , 我的小红书账号底下 , 不时有家长留言倾诉教育焦虑 。 也有人发来私信 , 询问小学三年级的小孩 , 还能否到大理上学?受社交平台的宣传、周围的人影响 , 越来越多家长不明觉厉 , 宛如朝圣般涌向大理 。
人群涌入后果是 , 创新教育评价开始走向两极分化 。 部分家长理想化地认为 , 创新学校能解决一切教育难题 , 包括孩子学科学习、社交能力、动手能力等 , 甚至避开内卷和对未来的焦虑 。 还有家长出于新鲜感前来打卡体验 , 在发现环境、收费、教育理念不称心后 , 或悻悻离去、或撰文抨击 。
实际上 , 创新教育永远伴随着一定的实验性 。
家长需要仔细考虑清楚希望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 然后独立甄别和选择 。 在这里 , 对于有想法到大理旅居上学的家庭 , 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
首先 , 真正认可所选择学校的教育理念 。 部分家长接受不了孩子在泥地里蹦跶 , 连戴一顶帽子、喝口热水都要千叮咛万嘱咐 , 却选择一所倡导亲近泥土、给孩子自由的学校 , 本身就很矛盾 。
其次 , 任何选择 , 都需要付出机会成本 。 大多数情况下 , 选择入学大理的创新学校 , 意味着要暂时舍弃一些东西 , 比如孩子的学科成绩、家长在城市的工作和社交圈 。
最后 , 做好经济风险的把控 。 由于一批新移民、游客的涌入 , 近几年到大理上学往往面临现实考量 。
计算在大理旅居带娃上学一年的花费:大理房租一年下来租金在4万左右;大多数创新学校学费也在涨 , 保底一年5万;加上孩子日常参与的活动、交通、水电、餐食等开销 , 总体估计需要15万一年 , 已经达到了某些专家口中的中产阶级标准 。
即便如此 , 我依旧怀念大理生活时光 。 每到假期 , 我们全家还是会回来大理 。 这儿的创新教育对我们这样的家长来说是刚需 , 是教育观念的归属与认同 。
我认为 , 国内创新教育学校不断涌现 , 并不是资本强推或者偶然出现的 , 它是一种客观规律、代表着某种市场的诉求 。
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中谈到 , 我们至今沿用的仍是一百多年前、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打铃、上课、考试、升学 , 人们一次次脱颖而出 , 只是为了等待被挑选 。 然而 ,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 人要想不被机器取代 , 拼的绝非是服从性 , 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性: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同理心......
时代变了 , 我们的教育是时候做出改变 。 创新教育本质是在弥补那套极端教育所遗忘的东西——孩子和自然的关系 , 孩子之间的社交关系 , 孩子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
九派新闻采访人员郭梓昊
受访者供图
【来源:九派财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向原创致敬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带娃大理旅居游学4年,我们放弃了孩子的北京学籍】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95后浙江女孩拒绝保送清华,未婚生子考双学位,22岁带娃娃读哈佛
- 妻子不管公婆不带娃,丈夫日夜忙累成狗:早知今日,当初何必AA制
- 深圳一考生带娃赴考,考场:临时“保姆”,安排!
- 魏秋月带娃“体验”农家生活,挖花生、摘苹果,享受亲子时光
- 大理一女童从窗户跌落被困墙缝,情况危急
- 麦迪娜|麦迪娜颖儿带娃出游,丹尼尔婴儿车两万!小月亮穿百元衣服好朴素
- 儿女|一位60后告诫,再热心,也不要帮年轻人带娃,“谈好条件”很关键
- 带娃|为何有些妈妈即使有人帮忙带娃,却还是要辞职?原因现实且心酸
- 老伴生病无人敢管,62岁婆婆感慨:不管月子不带娃,毁了两代人
- 带娃|很多姥姥并不喜欢带娃,尤其是独生女家庭,女人别为难自己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