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 该场所的现场工作( 六 )


d)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在位、完好有效 。消防安全标志是否标识正确、清楚;
e)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f)消防车道是否畅通;
g)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
7.3.7 人员密集场所应至少每月开展一次防火检查 , 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a)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源情况;
b)安全疏散通道、楼梯 , 安全出口及其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情况;
c)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
d)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
e)楼板、防火墙、防火隔墙和竖井孔洞的封堵情况;
f)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g)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消防控制设备运行情况和记录情况;
h)微型消防站人员值班值守情况 , 器材、装备设备完备情况;
i)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规、违章情况;
j)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k)防火巡查落实情况和记录情况;
l)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m)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
7.4 消防宣传与培训
7.4.1 人员密集场所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 。
7.4.2 对公众开放的人员密集场所 , 应通过张贴图画、发放消防刊物、播放视频、举办消防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宣传防火、灭火、应急逃生等常识 。
7.4.3 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应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 , 落实教材、课时、师资、场地等 ,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教育活动 。
7.4.4 人员密集场所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对每名员工的消防培训 , 对新上岗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 。
7.4.5 消防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等;
b)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d)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e)本场所的安全疏散路线 , 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等;
f)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g)其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内容 。
7.5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7.5.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 明确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安全疏散设施的检查内容、要求 。
注:安全疏散设施包括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设施 , 以及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逃生缓降器等安全疏散辅助器材 。
7.5.2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畅通 , 禁止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b)人员密集场所在使用和营业期间 , 不应锁闭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 , 或采取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的措施 , 并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含有使用提示的标识;
c)避难层(间)、避难走道不应挪作他用 ,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应保持完好 , 门上明显位置应设置提示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
d)应保持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 , 常开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 , 并应具有信号反馈的功能;
e)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或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 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