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自己动手“刷酸”?小心毁容( 二 )


一边是疯狂跟随教程购买刷酸产品 , 自行刷酸;一边却还有一部分网友 , 分享着自己刷酸“烂脸”的经过 , “慷慨”晒出自己的经验教训 , 但很快又会发布“刷酸修复”“烂脸急救” , 甚至新的刷酸成功经历……究竟什么是“刷酸”?为何有这么多追随者?刷酸为什么导致“烂脸”?日前 , 针对当红的刷酸美容 , 国家药监局明确提醒消费者科学理性认识“刷酸”美容 , 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 ,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 否则可能美容变毁容 。
这不是危言耸听 , 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皮肤病诊疗中心 , 皮肤科副主任王昌媛透露 , “经常会遇到因为自行在家刷酸导致各种皮肤问题而前来补救的患者 , 以20岁左右的女性群体为主 , 最严重的面部皮肤已经糜烂溃疡、结痂 , 最常见的就是不同程度的过敏 , 如泛红严重、灼烧、刺痛等 。 ”王昌媛强调 , 实际上刷酸应该是一种医疗行为 , 这种美容医疗术专业名词叫做“化学剥脱术” , 是通过化学物质作用于皮肤表层引起皮肤不同水平的可控损伤 , 从而诱导皮肤表层和真皮结构重建 , 起到治疗作用 , 主要用于痤疮、黄褐斑、皮肤光老化、角化性疾病、炎症后色素沉着、痤疮瘢痕等治疗 。
“所谓刷酸中的‘酸’ , 主要有三类:果酸、水杨酸 , 以及更强的三氯醋酸 , 市面大部分的酸类产品以前两种为主 , 但是很多人却有误解 , 认为果酸是纯天然的 , 甚至因为名字——苹果酸、乳酸、杏仁酸、柠檬酸等 , 而把果酸等同于水果 , 这是不对的 。 ”王昌媛介绍 , 临床使用的果酸以乙醇酸及多种合成的复合酸为主 , 国内医疗机构皮肤科治疗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 , 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30% , 较少使用中层换肤及深层换肤所用的高浓度三氯醋酸 。
王昌媛介绍 , 我国对化妆品中添加“酸”的浓度有严格的限制要求:其中 , α-羟基酸(果酸)的浓度不能大于6%;水杨酸的浓度不能大于2% 。 即便家庭刷酸使用的浓度已经大大降低 , 但因部分网购产品成分不明、浓度不清 , 或即便购买了正规护肤品 , 但因肤质不同、使用间隔频率不对以及使用中、使用后的不恰当操作等 , 都容易导致出现各种问题 。 “刷酸虽然可以治疗痤疮 , 但高浓度刷酸需要专业、严格的操作 , 绝对不能居家使用 , 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由医生进行;低浓度刷酸产品也不是人人适合 , 油性皮肤者若自行使用应谨慎 , 干性皮肤或敏感性皮肤者也不建议自行使用 , 应到医院经专业医生操作 。 ”王昌媛解释说 , 在刷酸治疗中 , 不良反应往往是瞬间的 , 医生会掐秒表立即进行处理 , 刷酸后也会跟上修复、冷喷等其他专业指导 , 下一次刷酸治疗的间隔会根据这一次的反应而判断 。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采访人员 杨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