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珍|青年影像|白杉:永珍
导语:这是2018年5月摄影书《永珍》后(发布了500册 , 当年7月售罄) , 首次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较完整地呈现这位朴素、平凡、伟大的女性 。 近两年 , 我们一起生活 , 住上了自己设计装修的新家 , 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 有一天 , 她望着我 , 感叹说 , 你爸爸若在 , 该有多好 , 但又说 , 生活在往前 , 忘记过去吧 。 那些记忆以一种仪式感封存---《永珍》 。 这是个体的微不足道的“家庭史” 。 虽然这本摄影书 , 我也好久没再翻阅了 , 但总归 , 它在家里显著的位置上摆放着 , 铭记过去的成长和经历 , 或也是人往前行走的支点吧......
本文图片
2004年至今 , 母亲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 , 保留了的十几本日记密密麻麻 。 父亲是她的精神寄托 , 通过日记 , 她和父亲“对话” , 宣泄着她长年积压着的情绪 , 日记里还记录了儿女的成长、周遭人情世事和自己的困惑 。 左图 , 母亲的日记本;右图 , 摄影书《永珍》 。
自2019年7月 , 因母亲身体欠安回家生活至今之前 , 在去过的十五年里 , 我一直在外面生活 。 这些年 , 我见了很多人、看了很多景、去了很多地方 。 母亲在老家临沂 , 过着一点一线的生活 。 我和她是两条生活轨迹 。 2018年春节我在家呆了27天 , 我们在一起的那段日子里产生了深入的对话和接触 , 我发现我们有很多类似的部分——关于安全感的缺失 。 她念叨着离去的丈夫若可回家 , 帮她分摊压力该有多好;她渴望着我回家娶妻生子该有多好;我也希望父亲不曾离世 , 若可回家 , 看一看生活的巨变该有多好……
“福兮祸兮 , 都要珍惜;失去的已失去 , 得到的未必永存 。 ”是母亲在日记里面对生命的感触 , 是“永远珍惜” , 亦是“永有不安” 。 我把它放在2018年母亲节期间 , 以她的名字命名制作的摄影书《永珍》的封面上 。 自2004年父亲因病去世以后 , 母亲在十三本日记本里呈现了有关家庭关系、人情往来等篇章的“内心独白” 。 我结合过去十多年拍的快照、家庭旧照 , 对她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手写体日记进编目、匹配 。 在母亲六十岁时 , 以她的第一人称 , 通过母子双重视角 , 为她呈现了这一段普通却不平凡的“个人史” 。
本来这些照片大多数是随手一拍 , 作为家庭内部留念 。 因母亲日记里面对人生体会后的“大白话” , 让这些照片产生了有广泛意义的契机——基于类似她一样的女性 。 在中国 , 有很多像她一样的普通的女性 , 在平凡生活磨难中释放强大生命力却不自知 , 但都以自己隐忍的方式坚强地活下去 , 是很值得被书写的群体 。
近两年 , 特别是疫情以来 , 我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老家临沂 。 因自由职业的特性及高铁的开通 , 我得以把母亲在的家作为原点 , 再出发 。 2009年前后 , 城市扩张 , 村子拆迁 。 在三河交汇处 , 我们这一片形成了新城区 , 母亲也住上了楼房 , 生活得到了改善 。 这么多年 , 我一直在外 , 然而临沂却不是我每年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 。 记忆里的那条河 , 也在渐行渐远 。 但是无论走到哪, 有母亲在的故乡都是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
但是面对故乡 , 我和这里有很大的一个断层 , 并没有完全融进来 。 而之于此时的人生阶段 , 又处在一种不确定性的迷茫中 。 暂且回来了 , 却注定会在某一时段再上路 。 在《临河而居》章节里 , 呈现的是我目前的一种“温暖与不安”的状态 。 故乡不再具体 , 画面也不再是那些显见的故事 , 传达的更像一种梦境的氛围 , 模糊了虚幻与现实的边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异乡|在异乡生活 八成受访青年每周至少联系家人一次
- 二婚|大龄女青年们,正腹背受敌!
- 海南共青团海南青年官方平台2022.|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困扰?
- 年度十大沸腾新青年即将揭晓,张俊成、邓亚萍现身腾讯课堂开讲
- 异乡|异乡生活,74%的受访青年对家人“报喜不报忧”
- 天府新青年你触手可及的朋友圈不久前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一分钟,聊聊你的“理想之城”
- 恋爱|新民环球|“交友热”降温 欧美青年“佛系”恋爱
- |奔跑吧,青年!在2022的夏日 留下属于你们的矫健身姿
- 市医保局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
- 中国银行青岛市南支行开展“凝心聚力驰骋未来”青年员工拓展训练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