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摘要:中秋佳节将至 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中秋调查:逾半数受访者认为“最好的陪伴”是“常回家看看”

本文转自:劳动报摘要:中秋佳节将至 , 能够团聚的人们会怎样度过中秋?不能回家的游子们又会通过怎样的方式“陪伴”亲人?
本文转自:劳动报摘要:中秋佳节将至 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中秋调查:逾半数受访者认为“最好的陪伴”是“常回家看看”
文章图片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中秋节在重视亲情的中国人心中有着重要地位 。 近日 , 劳动报微信公众号《醒来》发布一项报告 , 针对国人的中秋节“最大心愿”以及“最向往的陪伴方式”开展了调查 。
中秋要和老人在一起
逾六成受访者最大的心愿是“团聚”
根据《醒来》发布的中秋调查问卷显示 , 在参与调查的21576人中 , 相比于与朋友(1520人)、爱人(363人)一起过节 , 有14739人今年中秋节最大的心愿是和亲人团聚 , 在所有投票人中占比68% 。
本文转自:劳动报摘要:中秋佳节将至 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中秋调查:逾半数受访者认为“最好的陪伴”是“常回家看看”
文章图片
在今年68岁的楼阿姨心中 , 中秋节是比春节更重要的节日 , 因为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团圆” 。 因为两个妹妹都在国外定居 , 留在上海的楼阿姨承担了更多照顾父母的责任 , 几十年来 , 每年中秋节她也都会和父母一起度过 , 从没有一年间断 。 有孩子后 , 她开始年年带孩子回父母家 , 做做中餐、陪老人聊天 , 三世同堂共度佳节 。 她教育孩子“只要有长辈在 , 中秋节就一定要聚 , 风雨无阻 , 没有任何借口” 。
郝阿姨亦是如此 。 平日和孩子分开生活 , “大家都方便” , 但孩子一定会回家陪她度过中秋 。 父母子女之间相互的关心 , 让郝阿姨感受到团聚的快乐 。
对本地人来说 , 回家也许只需乘坐几十分钟地铁;但疫情之下 , 异乡人回家要付出更多 。 在沪工作的赵先生是石家庄人 , 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 上周请假回家带妈妈检查身体 , 受疫情影响 , 预计中秋节后才能返沪 , 其间只能线上办公 。
本文转自:劳动报摘要:中秋佳节将至 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中秋调查:逾半数受访者认为“最好的陪伴”是“常回家看看”】据赵先生回忆 , 小时候他家庭很幸福 , 每逢中秋都会和家人一起做糖饼、月饼 , 小孩子们会凑在一起玩 , 还会去公园划船 。 后来家庭出了变故 , 家中只有妈妈一个人了 , 妈妈又不幸罹患无法治愈的小脑萎缩 , 所以尽管工作繁忙 , 还专门请了保姆时刻陪伴、照顾妈妈 , 但他还是会尽可能回家看看 。
“和家人共度节日时 , 你希望能一起做什么?”在《劳动报》微信公众号《醒来》发布的调查问卷中 , 有这样一个问题 。 众多选项中 , 61%的受访者选择了“做什么不重要 , 重要的是在一起” 。
本文转自:劳动报摘要:中秋佳节将至 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中秋调查:逾半数受访者认为“最好的陪伴”是“常回家看看”
文章图片
赵先生也这样想 。 和妈妈共度的中秋节很平淡 , 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 , 就是给妈妈做做饭 , 两个人一起吃月饼 , 但赵先生觉得回家陪伴妈妈十分必要 , “见一面少一面了” 。 赵先生的许多同龄人都刚刚硕士毕业 , 赵先生却已经扛起家中担子很久了 , “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吧 , 你会在某一刻觉醒对家庭的责任 。 ”
有人三年没有回家了
最向往的陪伴方式是“面对面”
在劳动报的中秋调查问卷中 , 有11229位受访者认为“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是最好的陪伴 , 占比52%;11372位受访者认为“和家人一起看电视、吃饭、逛街”就是陪伴 。 由此可见 , 在更多人心中 , 面对面聚在一起的行为是最令人向往的“陪伴” 。
本文转自:劳动报摘要:中秋佳节将至 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中秋调查:逾半数受访者认为“最好的陪伴”是“常回家看看”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