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劝你敬畏是因为你无法承受代价

文/满囤儿
之前听过一个社会新闻 , 说一个年轻的女孩在购房后装修时 , 让工人把承重墙给砸了 。 之后她在网上炫耀自己的行为 , 不仅引发了群嘲而且被追究了相关责任 。 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缺点中 , 最让人担忧的正是“缺乏敬畏”——缺乏对自然的敬畏、缺乏对专业的敬畏、缺乏对经验的敬畏 。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话喊多了 , 很可能陷入自负、任性、盲目之中 。 10月3日全国上映的救援动作片《搜救》虽然在动作戏、场面戏上极为出色 , 足以和好莱坞同类一线大片媲美 , 但囤儿更想推荐的 , 是主创通过该片给当代中国人敲响了一个警钟:劝你敬畏 , 是因为你无法承受代价 。
《搜救》:劝你敬畏是因为你无法承受代价
文章图片
如果你对某事物的认知不够 , 就请对其保持敬畏之心 。 这是因为 , 当你认知不足时 , 你的一个决定 , 很可能会带来超出你预期的后果 。 而这个后果所让你付出的代价 , 或给别人造成的伤害 , 很可能是你和别人都难以承受的 。
《搜救》:劝你敬畏是因为你无法承受代价
文章图片
《搜救》中作为从南方来东北旅游的游客 , 甄子丹和韩雪所饰演的父母 , 对东北的自然环境显然是不够敬畏的 。 我们可以理解父亲想用惩戒来教育儿子的心情 , 但他将其留在雪地林场小屋 , 自行驾车离开的行为 , 显然是大错特错的 。 在随后的搜救过程中 , 我们也能看到父亲对搜救人员的专业和经验缺乏足够的敬畏 , 一些自作主张的行为确实给搜救人员带来了危险 , 甚至是牺牲 。
《搜救》:劝你敬畏是因为你无法承受代价
文章图片
可能我们习惯了在商业类型片里看英雄、看奇迹 , 反而看不惯《搜救》这种主人公并不完美 , 甚至对主人公有一定批判性的电影 。 若我们在视觉冲击之外 , 还能够得到生活中的启示 , 不是更好吗?电影作为影像艺术 , 自然要选取极致化的故事和极致化的环境 。 观众不能“坐着说话不腰疼” 。 人的应激反应有多大 , 只有遭遇到那个份儿上才知道 。 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 , 因为缺乏敬畏、因为不听人劝、因为欠缺考虑而付出惨痛代价的事 , 少吗?
《搜救》:劝你敬畏是因为你无法承受代价
文章图片
如果说父亲救儿子是一条主流审美线 , 那么搜救队救孩子这条线才是本片的核心审美、严肃主题 。 观众不仅能看到中国搜救的技术水平 , 更能看到他们的专业态度、执着精神 。 这才是影片娱乐属性、商业价值之外的文化内涵 。 说白了 , 人能走失到需要搜救队去搜救 , 多多少少都是由其自身的错所引发 。 很少有哪个走失的人完全没有责任 。 然而 , 搜救队绝对会无差别去救援的 。 我们可以像信任“蓝朋友”一样去信任他们 。 因为救援 , 是在保证一个人的生存权 。 生存权就是无差别的 。
《搜救》:劝你敬畏是因为你无法承受代价
文章图片
特别喜欢片中那个队长角色 。 这位队长三十年前曾和小伙伴一起走失在森林中 , 也是被人们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搜救回来的 。 你能去计算这份付出和回报是否对等么?他活下来 , 长大后成为搜救队长 , 救回来的生命又何止一个两个?
《搜救》:劝你敬畏是因为你无法承受代价】《搜救》肯定不是一部教育小孩子的影片 。 最能从中受益的 , 是我们成年人 , 是懂得自省的人 , 是能够通过教育去影响下一代的人 。 片中这么惨痛的事件也许不会在现实中重演 , 至少我们也希望像砸承重墙这样的事就不要再发生了吧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