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宝玉一见到林黛玉,立刻就有种“恰似旧时友”的感觉

贾宝玉爱读书吗?
必须的呀 。
贾宝玉有一句著名的台词 , 妹妹最近读什么书?
可是 , 有一次史湘云劝他读书的时候 , 他为什么恼了呢?
湘云是这样说的 。 “还是这个性儿 , 改不了!如今大了 , 你就不愿意去考举人进士的 , 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 , 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 , 也好将来应酬事务 , 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 。 让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 , 搅的出些什么来?”
结果宝玉说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 , 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看了吧 , 贾宝玉的意思就是 , 一边玩儿去 。
袭人接着说 , 上次宝姑娘也是这样说他一回 , 他也不管人脸上过不去 , 咳了一声 , 拿起脚来就走了 。
为什么贾宝玉一见到林黛玉,立刻就有种“恰似旧时友”的感觉
文章图片
其实 , 贾宝玉讨厌的不是读书 。 而是讨厌把读书当成仕途经济的敲门砖 。
所以他又说 ,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 , 我早和他生分了 。
看到了吧 , 并不是林姑娘刻意得去懂他 , 而是林姑娘对于读书和贾宝玉有着相同的理解 , 这就是《道德经》上所说的“音声相和” 。
没有“音声相和” , 哪有“高下相倾”;没有“高下相倾” , 哪能“前后相随”呢?
明白了这个道理 , 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贾宝玉一见到林黛玉 , 立刻就有“眼前分明外来客 , 心底恰似旧时友”的感觉了 。
为什么贾宝玉一见到林黛玉,立刻就有种“恰似旧时友”的感觉
文章图片
翻开《红楼梦》第三回 , 贾宝玉层层递进 , 跟林黛玉说了三句话 。
第一句 ,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
贾宝玉像是自言自语 , 但却是对着林黛玉说的 。 林黛玉听懂了 , 她虽然没有说话 , 但她也有这种感觉 , 此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
第二句 , 妹妹可曾读书?
本来 , 前面贾母已经问过林黛玉读书的问题 , 林黛玉的回答是读过《四书》 。 那么这次他没有这样回答 , 而是说:不曾读书 , 只上了一年学 , 些须认得几个字 。
因为前面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 , 贾母道:“读什么书 , 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 ”
所以从一进府就可看出林黛玉心思细腻之处 。 显然贾母对女孩读书持消极态度 , 所以当宝玉问的时候 , 黛玉马上就换了一种说法 。
第三句话 , 妹妹尊名?表字?
黛玉回答:无字 。
这时候 , 宝玉马上就说 , “我送妹妹一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 ”探春便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 , 可代画眉之墨 。 ’况这妹妹眉尖若蹙 , 取这个字岂不美?”
这段对话非常精彩 。 虽然是宝玉与探春的对话 , 但话题却是黛玉 。
为什么贾宝玉一见到林黛玉,立刻就有种“恰似旧时友”的感觉
文章图片
宝玉给黛玉起了一个名字 , 颦颦 。 虽然说 , 黛玉后来有了潇湘妃子的雅号 , 但是这个梯己的小名 , 始终没有被忘记 。 而且成了宝钗对黛玉的专门称呼——“颦儿” 。
这个称呼 , 宝玉起的 , 宝钗叫的 。 黛玉自己也喜欢这个字 。 关于颦儿 , 书中有专门一首诗 , 写得非常好 。
颦儿才貌世应稀 , 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 , 落花满地鸟惊飞 。
颦颦 , 是宝玉杜撰出来的 , 解释得美轮美奂 。 那么宝玉紧接着的一句话很重要 。
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 。 ”宝玉笑道:“除了《四书》 , 杜撰的也太多呢 。 ”
也就是说 , 宝玉对《四书》是认可的 。 他认为《四书》不是杜撰 , 是儒学文字的总要和根本 , 而其他的文字 , 基本都是从四书衍生出来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