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三级响应什么意思 抗旱三级响应指的是什么

导语:干旱是一种自然灾害 , 有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与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有些地区发布了抗旱三级响应 , 那么 , 大家清楚抗旱三级响应什么意思?抗旱三级响应指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
抗旱三级响应什么意思
抗旱三级响应的意思是第三级国家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 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共分为四级 , 其中一级是最严重的等级 。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 为三级响应:
1、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洪涝灾害;
2、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较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
4、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
5、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干旱灾害;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中度干旱;
7、一座大型城市发生严重干旱 。
三级响应行动
1、国家防总秘书长主持会商 , 作出相应工作安排 , 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发展变化 , 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导 , 并将情况上报国务院并通报国家防总成员单位 。国家防总办公室派出工作组、专家组 , 指导地方防汛抗旱 。
2、相关流域防汛指挥机构加强汛(旱)情监视 , 加强洪水预测预报 , 做好相关工程调度 , 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协助防汛抗旱 。
3、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 启动三级响应 , 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负责同志主持会商 , 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布防或组织抗旱 , 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具体帮助防汛抗旱工作 , 并将防汛抗旱的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国家防总 。省级防汛指挥机构在省级电视台发布《汛(旱)情通报》 。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队赴一线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
干旱历史记录
公元989年
中原地区干旱之典型 , 该年开封的年降水量推算为191毫米 , 为最近的50年所未见;公元990年的年降水量为357毫米 。旱区中心地带这2年的年降水量平均减少近6成 , 连续2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 , 这也低于最近50年的最低气象记录 。
1585~1590年
干旱地域广、变化大 , 大范围干旱持续6年 。干旱事件可分为前后两段 , 前段呈北旱南涝的旱涝分布格局 , 后段旱涝分布格局有改变 , 北方开始多雨 , 干旱区扩大并南移至长江流域及江南 。由各省逐年受旱成灾的县数统计可见 , 前段受旱最重的是河北、山西 , 后段受旱最重的是江苏、安徽和湖南 , 持续最久的则是河南 。1589年达到极旱 , 1585~1590年间各地河湖井泉干涸记录可旁证干旱程度 , 例如 , 安徽“淮河竭、井泉涸、野无青草”;浙江“运河龟坼赤地千里 , 河中无勺水”等 。这次干旱事件尚伴有大范围饥荒和瘟疫 , 疫区随大旱地区而转移 。
1637~1643年
干旱(通常又称崇祯大旱)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 , 为近百年所未见 。中国南、北方23个省(区)相继遭受严重干旱 。干旱少雨的主要区域在华北 ,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 , 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 , 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省 , 连旱7年之久 , 以1640年干旱最为猖獗 。干旱事件前期呈北旱南涝的格局 , 且旱区逐年向东、南扩大;1640年以后北方降雨增多 , 转变为北涝南旱 。在这期间瘟疫流行、蝗虫灾害猖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