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社会的经验总结 , 不是由一个人设计出来的 。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学习一下 , 二十四节气日历表是怎么样的?24节气日历时间表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
二十四节气日历表
1、立春: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 。
2、立夏:每年公历5月6日前后 。
3、立秋: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 。
4、立冬: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 。
5、春分: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 。
6、秋分: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 。
7、夏至:每年公历6月22日前后 。
8、冬至:每年公历12月22日前后 。
9、雨水: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 。
10、惊蛰: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 。
11、清明: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 。
12、谷雨: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 。
13、小满: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 。
14、芒种: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 。
15、小暑:每年公历7月7日前后 。
16、大暑: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 。
17、处暑: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 。
18、白露:每年公历9月8日前后 。
19、寒露: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 。
20、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 。
21、小雪: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 。
【二十四节气日历表 24节气日历时间表】22、大雪: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 。
23、小寒: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 。
24、大寒: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 。
二十四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 , 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 到秦汉年间 , 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 , 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 ,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 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 , 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 , 共经历24个节气 , 每月2个 。其中 , 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 , 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 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 , 各历时15天 , 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 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 , 上半年在6日、21日 , 下半年在8日、23日 , 前后不差1~2天 。
二十四节气发展沿革
二十四节气与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 , 属同一系统 , 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上古时期古人“观象授时” , 廿四节气原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 , 它是古人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 ,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 , 廿四节气发挥着重要作用 。汉代是我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二十四节气正式的文字记载 , 出现在成书于西汉初年(前179-前121)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
据文献记述 , 我国北方中原地区在商时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 , 周时期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 。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 , 即公元前104年 , 制订了《太初历》 , 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 采用圭表测日影长度测定“二十四节气” , 以日影最长、白昼最短这天为冬至日 , 列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现行列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 , 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 , 之间相隔15° , 就形成了24个节气 。按太阳黄经度数(“定气法“)划分的“二十四节气”在国际通用的公历日期几乎是固定的 , 最多相差一两天 。经历史发展 , 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 , 以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月 , 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 , 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中 , 成为了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立秋是什么节气
- 2022年白露是哪一天 2022年24节气时间表
- 立秋不代表酷热终结
- 2022年9月安门黄道吉日有哪些天 2022年9月安门黄道吉日一览表
- 2022年白露节气适合结婚吗 2022年9月7日结婚吉日一览表
- 2022年9月入宅黄道吉日有哪些天 2022年9月搬家入宅黄道吉日一览表
- 孩子表达能力差怎么提升
- 白色手表带脏了怎么清洗
- 翡翠绿色等级对照表
- 小孩子内向不爱表达怎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