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三 )
比如 , 16岁之前 , 孩子对自我的评价摇摆不定;过了16岁之后 , 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会趋于稳固 。 再比如 , 青春期的孩子 , 会高度关注自我 , 这会引起孩子的自我接纳水平 , 在一段时间下降 。
孩子如何实现真正的自信?
满足这三项基本心理需求
如何帮助孩子超越自卑 , 迈向通往自信的正确道路呢?
罗彻斯特大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教授理查德·瑞安(RichardRyan) , 经研究表明 , 只要家长满足孩子心理上的三项基本需求——联结、能力和选择 , 孩子就不会总沉浸在自我评价中 , 反复质疑自身的价值 。
·联结:帮助孩子建立牢固、满意的人际关系;
·能力:鼓励孩子坚持努力 ,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 不过分追求“完美主义”;
·选择:帮助孩子学会做决定 , 明确个人的价值选择 。
换句话说 , 当这三方面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 孩子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 , 自然无暇顾及自我评价 , 这样他才能开始接纳真实的自我 , 超越自卑 , 走向自信 。
具体如何做到呢?艾琳·肯尼迪在《学会自我接纳》中分别展开说明 , 手把手地告诉家长 , 怎样拥有如同冬奥运动员那样 , 闪着自信光芒的同款娃 。

文章图片
01
建立联结:维系有温度的亲子关系
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 是家长最重要的养育任务之一 。
与此同时 , 亲子间的情感联结 , 也是孩子实现自我接纳的基础 。 亲子关系作为孩子最早拥有的人际关系 , 这就要求家长既要给孩子关爱 , 也要设定界限 。
作为儿童和家庭临床心理学家 , 艾琳·肯尼迪对此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 她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 , 坚持两条指导性原则:其一 , 是让孩子承认自己的坏行为 , 对孩子没有帮助;其二 , 是孩子不能从痛苦中学习 , 而只能从正确的行为中学习 。
这两条原则启发着我们 , 面对孩子做错事情 , 家长应尽量采取平和的态度回应 , 帮助孩子吸取教训继续前行 , 而不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
就算家长一时没控制住 , 对孩子说了或做了令自己后悔的行为后 , 也要着眼于将来如何能够做得更好 。

文章图片
此外 , 家长还可以用“成长型语言” , 主动对孩子表达善意 。 比如:“这个题目真让人头疼 , 而你一直坚持到现在 , 你面对困难越来越有毅力了 。 ”
这种“成长型语言”——把观察到的行为与孩子的成长结合起来的沟通方式 , 对不自信的孩子尤其管用 。 一方面 , 帮助孩子不过分钻牛角尖 , 不过度自责;另一方面 , 还让孩子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
这样一来 , 过去的失败和错误 , 都显得不重要了 , 因为“成长型语言”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了 , 爱与希望共在 , 自信的力量也随之而生 。
02
提高能力:能力是暂时的
成长是终身的
环顾周围不自信的孩子 , 通常缺乏一种品质 , 这种品质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AngelaDuckworth)称之为坚毅 , 即“为了实现长远目标而表现出的毅力和热情” 。
为什么缺乏?因为不自信的孩子 , 面对一项重要的任务时 , 背负着双倍的压力与痛苦——除了显而易见的 , 努力奋斗所带来的痛苦之外 , 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需要努力奋斗 , 是由于自己能力低下 。 这样负面的自我关注及评判下 , 使得他们坚持起来犹为困难 。
所以 , 为了让孩子变得自信阳光 , 家长既要告诉孩子应该具备坚毅力 , 同时还要让他明白:能力缺乏的挣扎状态 , 是暂时且不可避免的 , 这也是他正在成长的表现 , 并不是因为能力低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美版和国行的区别 美版和国行的区别是什么
- 天猫精灵儿童模式忘记密码如何解锁
- 美团全球购骑士卡是什么
- 两个人的小森林|《两个人的小森林》苟菲告密,庄羽吃惊,虞美人的马甲彻底掉了
- 十二生肖吉美肖有哪些
- 曰字组词 曰字组词有哪些
- 初雪发朋友圈句子 初雪的唯美说说发朋友圈
- 面朝大海的唯美句子 需要怎么表达
- bag怎么读 bag的读法
- 简短的女神节祝福语有哪些 女神节祝福语唯美简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