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四 )


另外 , 家长还需要让孩子看到 , 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实现路径 。
从现状入手 , 家长要引导孩子把关注点放在具体任务的做事方法上 , 帮助不自信的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 , 努力完成任务的方向上来 。
而从目标来看 , 家长要想方设法为目标的重要性“降级” , 这样事情才不会显得不堪重负 , 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范围 。
比如 , 可以试着用一些限定词 , “现在这个时候”“在那种情况下” , 将孩子的感受与一些临时性的情况联系在一起 。
长此以往 , 孩子逐渐就会体悟到:从表面上看 , 天鹅优雅地划过水面 , 但在水面下正疯狂地划着 。 而实际上 , 自己也是天鹅的一份子 。
03
学会选择:突破“反刍性沉思”
的思想循环
对不自信的孩子来说 , 每次做决定和采取行动时 , 总会陷入反复纠结和犹疑不已 , 这样的反刍性沉思中 。 此时 , 孩子看似波澜不惊的表象下 , 压抑着汹涌不已的内心 。
而这种情况下的“三思而后行” , 不仅降低了孩子自我接纳的程度 , 更不利于做出正确选择解决问题 。 从某种程度来说 , 摆脱反刍性沉思的桎梏 , 是让孩子学会选择的关键 。
艾琳·肯尼迪认为:小学时期是让孩子认清反刍性沉思的危害、引导孩子采取其他处理方式的最佳时期 。 家长可以用转笼里跑个不停的老鼠打比方 , 让孩子意识到反刍性沉思是“原地踏步” , 做的是白费力气的无用功 。
有了这一层面的认知 , 家长引导孩子学会正确选择 , 各种方法实施起来才会顺畅得多:
·学会提问:家长问一些具有明确目标的问题 , 引导孩子着眼解决问题——应当如何开始?下一步可以做什么?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消除有关决策流程的迷思:比如:为了做决定 , 我需要不停地分析这件事情;如果做了选择 , 结果我完全不可承受的 。 如果家长觉察孩子有类似的误解 , 要有意识地纠正过来 。
·练习快速做决定:找机会让孩子在小事上 , 练习快速做出决定 , 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方式:听从第一直觉;扔硬币决定;点兵点将等 , 实践一段时间后 , 孩子会逐渐认识到 , 自己也可以快速决定 。
结语
谷爱凌曾在一次采访时 , 谈到中美年轻人的文化差异 , 她回答:修图 。
“在美国的同龄人几乎都不修图 , 如果你修了 , 大家会觉得你不自信” 。 翻看谷爱凌的微博自拍 , 原相机下定格的瞬间 , 展现着她由内而外的自信 。
最后 , 愿你我的孩子 , 都能像谷爱凌和其他北京冬奥运动员一样 , 超越自我关注 , 洋溢着自信的光芒 , 去创造充满无数可能性的丰饶人生 。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