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北大做灌饼,做出啥滋味?

豫论场|北大做灌饼,做出啥滋味?】豫论场|北大做灌饼 , 做出啥滋味?
豫论场|北大做灌饼,做出啥滋味?
文章图片
□吕志雄
大笑一声传万里 , 红楼灌饼几多喜 。 油溅欢声人重意 , 尝吧你 , 舌尖萦绕乡村气 。
还看红楼才济济 , 晨光沐浴青春体 。 夜静月光翻书纸 , 如羽翅 , 教室激荡英雄志 。
这一阕《渔家傲》是我为罗山县的彭师傅而做 。 今年9月初 , 他在自家经营的小吃店门口挂出“送儿子去北大 , 店铺歇业 , 喜糖自取”的条幅 , 成为“网红” 。 几天前 , 他应邀参加北大国庆美食文化节 , 四天时间每天制作灌饼一千多个 , 供不应求 , 他的窗口成为北大学子的“打卡地” 。
小吃店与高等院校 , 农民与大学教授、学生 , 儿子上北大与父亲烤灌饼 , 种种似乎不搭的元素糅到一起 , 似乎比彭师傅做的灌饼还要多些深厚的滋味 。
彭师傅说:“能够来到北大 , 我感到很自豪 , 这种难得的人生经历也会成为我一生中重要的回忆 。 ”他看到北大社团发广告招揽新生 , 五彩缤纷的生活 , 让年轻人尽情挥洒青春活力 。 他看到通宵开放的图书馆里 , 多少学子在熬夜学习 , 勤奋努力是这些优秀学生共同的品质 。 他还了解到 , 他是第一个到北大食堂做美食的家长 , 北大将来还会邀请别的家长 。 他觉得北大这样做特别接地气 。
同时 , 学生们纷纷到彭师傅的窗口买饼 , 与彭师傅合影、交流 , 从彭师傅那儿也了解到了一位家长的辛苦 , 一位基层劳动者的辛苦 。 长年劳作有了腰痛的毛病 , 五十三岁的他还要挺直腰杆 , 起早贪黑 , 卖小吃供儿子上学 , 让儿子成才 , 为家庭争光 , 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 。 彭师傅在他们眼中 , 其实已变成了一位代表 , 代表着千千万万关心他们的师长 , 代表着千千万万对他们这些天之骄子寄予厚望的基层劳动者 。
彭师傅这四天 , 是烤灌饼的四天 , 也是交流的四天 , 父辈与年轻人的交流 , 基层劳动者与青年学子的交流 , 乡村与城市的交流……交流而交汇 , 共同形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流 , 在这条大河流中 , 无数的人们“自信人生二百年 , 会当激水三千里” , 谱写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奋斗不息的雄壮乐章 。
总策划:董林刘雅鸣
总统筹:张学文
执行:李兵夏远望薛世君
编辑:赵霄翔
制图:李克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