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认为,这种感情不比爱情“低”,甚至可以成为一生的支柱( 二 )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 用年少时期的友谊观和成年人的友谊观来看待我们成年后的友情 , 会得出刚好相反的结论 。 误认为成年后的友情变得孤独了 , 恰恰是因为我们还保持这年少时期的友谊观 。
|越来越多人认为,这种感情不比爱情“低”,甚至可以成为一生的支柱
本文图片
想拥有成年人的友谊观 , 我们需要充分地了解成熟的友情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
在阅读了作家Andrew Sullivan (1998) 的著作Love Undetectable: Notes on Friendship, Sex, and Survival中对于友情的剖析后 , 我大致整理了成熟的友情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特质:
?独特的相互性(reciprocity)
大多数人际关系是我们无法自愿选择的 , 比如亲人、同学、同事 。 即便是恋爱关系 , 我们也可能在关系已经很糟糕的情况下 , 依然停留在关系当中 。
但是成熟的友情却与这些关系不太一样 。 成熟的友情需要双方都认可且接纳这段关系 , 没人能够强求谁和自己建立和保持友谊——如果强制 , 友情要么会疏远、结束 , 要么从一开始就不曾存在(Sullivan, 1998) 。
比如 , 当只有一方把对方当成朋友 , 而对方无法回应时 , 或是当一方背叛了另一方时 , 即便这时候我们可能口头上仍称彼此为“朋友” , 但心里也会清楚:这时候 , 友谊已经结束了 。
因此 , 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友谊 , 是双方在全然自愿和自由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 。 这种相互选择也意味着如果一段友情成立 , 你可以完全地相信:在你们友情存续的期间 , 彼此在对方心中会占据一个特殊的位置 。
?安稳的情绪空间
美好的爱情会强调“我们” , 而成熟的友情则强调“我和你”中间的“和” 。
“和” , 指的是在保持亲密的同时 , 拥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 确切来说 , 这种距离感来自对彼此个人边界的尊重 , 即再亲密的朋友 , 依然是独立且不同的两个个体 。
在成熟的友情里 , 我们不需要担心因为太爱对方而失去自我 , 也很少需要为了维持一段友情 , 而付出巨大的牺牲 。 我们尊重彼此的不同 , 不要求双方的步调完全一致 , 而这也避免了很多当双方过于亲密时 , 带来的情绪波澜 。
这也是为什么 , 再健康的爱情 , 也有时将我们卷入强烈的情绪漩涡 , 而成熟的友情中 , 我们则很少因为双方的分歧而情绪失控 。
不过 , 我个人认为成熟的友情最迷人之处 , 主要在于——
?它提供了一种 , 我们与孤独之间最美妙的相处模式
在成年人的友谊里 , 双方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由于彼此对个人边界的尊重而得以保留 。 这也意味着 , 再亲密的友情中 , 我们仍然是单独的个人 , 因此也必须学会面对孤独 。
这里的孤独(aloneness) , 和上文提到的“感到孤独”(loneliness)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后者是一种主观感受 , 前者则是我们作为个体必须面对的、客观的、存在意义上的孤独(exitential alonness) 。 它指的是 , 我们作为人类 , 必须面对自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孤单的存在本质 。
这种存在意义上的孤独是令人害怕且不想面对的 , 因为它常常会让我们感到孤立无援 。 而一段成熟的友情 , 可以让我们在安全的状态下 , 学会理解和享受我们的存在孤独 。
朋友之间默契的信任让我们知道ta就在那里 , 在我们最需要最软弱的时候给予我们拥抱 。 这种信心给了我们探索和承担存在孤独的勇气 。
在其他关系中 , 我们能够通过模糊个人边界短暂地逃避存在孤独 , 比如通过成为“我们”而让自己感到不再是一个人 。 这些关系都能为我们提供情感支持 , 却难有一种关系像成熟的友谊这样告诉我们:“你确实是一个人 , 但我就在你边上 , 所以不用害怕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