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 舌尖上的乡愁:合江早豆花,一座城市的美食名片


豆花 舌尖上的乡愁:合江早豆花,一座城市的美食名片
文章图片
七八十年代,父亲从部队回家探亲,看望外公外婆时,次次都少不了一顿豆花饭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次豆花,算得上是“打牙祭”,这是川南人招待贵客才有的席面 。若席上再配一碟油酥花生,一盘老腊肉,几个炝炒小菜,这顿饭的滋味只能用巴适得“板”来形容!父亲哪是在吃豆花啊,分明吃的是一家团聚的幸福感!
川南人爱吃的豆花,俗称“素豆花”,低脂高蛋,原生态 。别小看一个素字,做起来那可是讲究得很 。
在外公家吃一顿豆花,一家人得忙活一天 。
豆花 舌尖上的乡愁:合江早豆花,一座城市的美食名片
文章图片
外公提前一天选好本地种植的黄豆,不掺杂一粒沙子,一颗烂豆,一点皮壳,提前用温水浸泡4-6小时 。二舅舅清理好石磨子,化身成推磨“驴子”,将石磨转动起来 。二舅妈添豆加水,豆花原浆顺磨槽口流入木桶中 。然后土灶坐上大铁锅,起火、煮浆、点胆水 。
如此慢工细活,力度均匀榨浆若干次后,豆浆慢慢收边,从水质到块状逐渐成型为豆花 。
院坝里,大舅舅从布袋里抓出几把晒干的糍粑海椒,用石舂将它们舂成碎末,再用滚烫的辣油浇淋在海椒面上,忽地一阵浓香辣味扑鼻而来,呛得人直打喷嚏,也就是瞬间功夫,一碗油辣子海椒就成了 。
吃豆花离不开好芝麻,本地芝麻产量少,外婆许是有私藏的,这时候,就看她拿出一个小布袋小心翼翼地打开,一股清新的若有若无的香气扑鼻而来,引得一群小馋虫寻香而去,不自觉地伸出小手去掏“宝贝” 。而外婆总是一脸宠溺笑骂道:“一群馋嘴猫!”
年长的表姐则从菜地里摘回来一把油绿绿的香葱,将它们切碎装盘,再剥一碗蒜舂成细碎末,最后老姜切片泡成姜汁,看着厨房内外忙忙碌碌的身影,少年时的我感觉特别幸福,真希望天天能吃到豆花!
豆花 舌尖上的乡愁:合江早豆花,一座城市的美食名片
文章图片
因为一家人吃豆花时,就是父亲探亲回家的时候 。四川人吃豆花,吃的是家的和和美美和团团圆圆 。长大后,到了城市,鲜有吃到有家味道的豆花了 。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合江出差 。到了合江,品尝美味是乐在其中,譬如尧坝镇的羊肉汤,法王寺外民宿的老腊肉,合江河鲜鱼、酸菜鱼、泡椒鱼,时令新笋鸡汤……合江的美食,食材在于新,味道在于鲜 。好友静哥在合江上班,闲聊时得知我竟然没有品尝过合江的“早豆花”,那个急啊,周末就给安排上了!
他说,来了合江,没有品尝过合江早豆花,算是白来了 。吃豆花时,静哥还不忘推广合江豆花文化,让我大开眼界,知识激增 。
合江早豆花的这个“早”字,是区别于其他地方豆花的显著标识 。
说起“早”,首先是合江的豆花起源很早 。虽不可考据其确切的发源时间,但就“合江早豆花”已经评定为传统习俗类市级非遗项目来看,的确是有年头的 。
豆花 舌尖上的乡愁:合江早豆花,一座城市的美食名片
文章图片
说起另一个早,就是合江早豆花吃得早,太阳起,天未亮,大街小巷的“苍蝇馆子”中,豆花清香就扑鼻而来,陆陆续续便有人带风般走进一天的幸福里——吃早豆花去!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