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豆瓣9.3,提名奥斯卡,想教育好孩子你就看它( 三 )


当她知道是马修发现了皮耶尔唱歌的优势 , 并让鼓励皮耶尔担任独唱后 , 维奥丽特很惊讶 。 惊讶作为母亲的自己 , 却从未发现自己儿子优秀的一面 。
父母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欣赏孩子 , 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
最后 , 维奥丽特在马修的建议下 , 带孩子离开了“池塘之底” , 上了专业的音乐学院 , 在母亲的支持下 , 皮耶尔也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自己的音乐道路 , 并且与音乐相伴一生 。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每一个个体都有权拥有独立的思想 , 独立的爱好 , 独立的决定权 。
孩子也一样 , 只是在没有成熟的年纪需要父母通过教育的方式去帮助孩子自身形成一个能够立足于社会的独立个体 。
但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替孩子做决定、可以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选择未来 , 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去完成父母曾经没有实现的梦想 。
维奥丽特在马修的指引下对儿子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 就是母亲这一点点的转变却让皮耶尔走上了更幸福更有价值的人生道路 。
父母的对待孩子态度不同 , 能给孩子带去的人生就不同 。
作为父母 , 要成为点亮孩子的人生天使 , 不要成为强迫孩子的枷锁 。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发生在电影里的情节 , 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这样的剧情
如果你这样想 , 那你就错了 , 不是没有 , 而是你没看到
我在东方卫视的《妈妈咪呀》栏目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郑亚波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单亲妈妈 , 是一位加油工 , 自己的儿子阎铭威4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 , 这对一位单亲妈妈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 ,
孩子渴了不知道喝水 , 也不知道主动上厕所 , 严重的自闭症患者很可能在成年后依然没有工作能力 。
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 , 能产生一点点兴趣是非常难得的 。
当发现儿子对声音很敏感时 , 她决定让儿子学钢琴 。
一开始并没有培训班愿意接收一个有自闭症的学生 , 但郑亚波不愿意放弃儿子在音乐上哪怕只有一点点可能性 , 于是决定自己学习自己来教 。
对于正常孩子来说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学会的基础课 , 阎铭威学了两年 。 两年的耐心教学 , 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母爱的伟大 , 更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一份支持和一份相信 。
努力终有回报 , 在郑亚波的努力教学下 , 阎铭威在18岁时钢琴达到十级 , 并在舞台上很自如地弹揍一首难度较高的《野蜂飞舞》 , 这让身为歌手的评委老师黄舒骏甚是惊讶 。
这个成绩对于一个正常孩子来说并不算突出 , 但对于一个自闭症患者来说 , 已然是个奇迹 。
郑亚波对儿子支持并未停止 , 她上这个舞台的目的就是寻找一个愿意接纳儿子的更高水平的培训班 。
他希望儿子能在弹钢琴这件事儿上有更多的可能性 。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机会 , 但不一定有成为天才的土壤 。
面对孩子 , 父母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孩子的导师 , 激发他的兴趣并坚定不移地陪伴他支持他;而不应该是一个教官 , 只懂得给他下命令 。
《放牛班的春天》:豆瓣9.3,提名奥斯卡,想教育好孩子你就看它
文章图片
-4-
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育子方法
对孩子的理解 , 能换来的是他把你当做知心朋友 , 允许你继续陪伴他心灵的成长 。
对孩子的尊重 , 能换来的是他不断增强的价值感 , 你能从他眼睛里看到自信的光芒 。
对孩子的启发 , 能换来的是他人生追逐的方向 , 可以让他看到自己奋斗的希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