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0后青年参加“相亲局”:三个小时见了50名异性

10月12日 , 据扬子晚报报道:国庆假期 , 有人在家宅着刷剧 , 有人感受了一把热门景点人挤人 , 还有人选择继续脱单大业 , 走上了一场场“相亲局”——六分钟换桌约会 。
规则很简单:全场人数控制在百人 , 四人一桌 , 两男两女 。 女生座位保持不动 , 男生每六分钟按照约定的顺序换一次位置 。 中场休息期间 , 如果有中意的人 , 可以自由交流 。
“这么短的时间内认识一个人 , 太仓促了吧”“在快节奏的城市 , 一次见几十个人很高效”……不论各人对此看法如何 , 类似的模式正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流行 。 相亲 , 这一曾被认为是“包办婚姻”的方式 , 如今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主动选择 。 他们希望将选择权完全握在手里 , 自助式选择“意中人” 。
基于这样的需求 , 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型交友平台接连出现 , 推出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产品 , 试图在相亲市场分一杯羹 。
六分钟“人类观察”
90后小文今年第一次报名换桌约会 。 “实话讲 , 来到上海工作之后 , 第一次那么密集地见那么多男性 。 ”
高效 , 是她选择参加的最大原因 。 “周围异性资源比较少 , 有时会使用社交软件 , 不过线上聊天总觉得隔着一层纱 , 聊着聊着就淡了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她注意到某青年交友平台的百人脱单派对 , 也就是六分钟约会 。
根据介绍 , 活动参与人群为拥有优秀教育背景高校在读学生以及已毕业校友 , 计划每场100人 , 男女比例约1:1 。 主办方称会对学历年龄及男女比例等进行筛选 , 保障嘉宾整体质量 。 主持人现场会引导破冰小游戏 , 以及话题交流等 , 缓解初次见面的局促 。
“活动费用100元左右 , 3个小时可以见50名异性 , 说不定就能找到看对眼的人 。 ”自认为有些社恐的小文 , 还是决定去现场试一试 。 “虽然最终没有与心动嘉宾互选 , 但是在场的经历却很有意思 , 感觉没白来 。 ”
现场 , 二男二女四人一桌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编号 , 男女各从1号排至50号 。 在每张桌子上 , 都放着两张A4大小的纸张 , 分别以EXCEL表的形式记录着男女嘉宾的信息 , 包括编号、网名、家乡、年龄、毕业院校以及职业等 。 每桌聊天以六分钟为限 , 时间一到 , 女生保持不动 , 男生换到下一桌 , 开始新的对话 。 如果有心动的对象 , 可以互加微信 , 便于后续进一步交流 。
“拿着嘉宾表 , 一个个对应看信息 , 找话题聊天 。 ”小文笑称自己就像是个“面试官” , 或者“人类观察家” 。 “其实 , 现场受欢迎的人 , 一眼扫过去大家心里都有数 。 有嘉宾到了现场之后 , 觉得没有合适的人就走了 , 当然这是极个别 。 有些人就等着心仪的嘉宾转到自己的桌上 , 在与其他人交流时兴趣缺缺 , 甚至玩起手机 。 也有些人不厌其烦地开启一次次对话 , 希望在几十个人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 。 ”
对小文来说 , 6分钟的时间用来建立第一印象 , 已经足够 。 如果感觉聊不来 , 时间很快过去 , 也不至于太无聊 。 而有些人 , 却不太能适应这样的模式 。 同样第一次参加活动的85后小汪 , 打小成绩优异 , 在风口行业从事技术类工作 , 年入百万 , 却在场上受到“冷落” 。 “我的相貌在现场男生里属于一般水平 , 面对陌生人的自我表达不太熟练 。 在四个人的聊天中 , 经常会被忽略 。 ”他感到有些无奈 , “总不能把工资单甩出来证明我的个人能力吧 。 ”
现场的三个小时内 , 不同的人感受各异 。 不论如何 , 这样跑量且时间成本低的方式 , 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客群 。 并且 , 产品模式正愈加细分 , 衍生出沪籍青年、教师/医生/公务员、80后菁英、苏浙沪青年等专场 , 热度较高的平台几乎天天都安排了场次 , 有的周六甚至安排了两三场 。 “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 , 达到了120余人 。 一桌四个人 , 换了30轮 , 持续了4个多小时 。 ”有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