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栋情感 被嫌弃的边缘型人格的一生( 二 )


同时 ,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边缘型」特质 , 这些特质并非一无是处 。 在某些边缘型特征水平上偏高 , 例如「有冲劲」、在社交中可以快速吸引他人并建立关系的能力 , 也许会在生活中帮助到我们 。 并且 , 存在一些类似「敢爱敢恨」和「放纵不羁」的边缘型特质可能会令一个人显得更可爱 , 更真实 。 毕竟 , 「真性情」是最吸引人的 。拥有一些边缘型特质可能是单纯的「性格古怪」 , 但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 personalitydisorder , BPD)却是另一回事 。
以下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5对于BPD的诊断标准:
疯狂地努力逃避真实或者想象中的被抛弃;
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 , 对愤怒难以控制;
情感不稳定 , 明显反应过度的情感;
强烈的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
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
潜在的自我伤害行为或冲动行为;
一再的自杀行为、威胁以及自残行为;
害怕孤单、慢性空虚感;
短暂的妄想意念或严重解离症状;
也许看完以上特征你会想到:“啊 , 我有一朋友就是这样的!”或是默默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
但仅凭几个特征就诊断一个人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是远远不够的 。 真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 , 他们极端的行为和压迫性情绪往往严重到已经开始影响社会功能 , 让他们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而且 , 精神健康状态是一个连续的谱系 , 并非单纯只有「患病」或「健康」的两极状态 。 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与诊断标准相似的特征 , 但千万不要中了「医学生综合征」的招 , 看完一篇科普类文章就得一种病 。所以 , 不要轻易地对号入座 , 不要觉得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可能有上述的特质的十分之一 , 就拍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标签上去 。
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
虽然基因与脑区异常都是边缘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 但他们并非生来如此 。 早年经历 , 尤其是创伤性事件 , 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
1.幼年的创伤经验 被父母家暴、被家属或陌生人性侵都是典型的逆境经历(adverse experience) , 是很多精神疾病的风险因素 。 研究发现 , 在幼年的性虐待经历与之后发展成边缘型人格的可能性有很强的正相关 。
2.不安全依恋 多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经历过与家人或主要照顾者的分离 。 在本应该与父母建立依恋的阶段 , 他们体验到的是孤独和被忽视 , 这让他们对于「被抛弃」产生了深入骨髓的恐惧 。 因此在成年之后 , 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 为了避免再次经历孤独和被抛弃 。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中》 , 主人公松子小时候得不到父亲的关爱 , 成年后交往的几任男友 , 包括街头混混、有妇之夫等等 , 都像父亲一样 , 不能给她真正的爱 。 男友们虐待她 , 背叛她 , 抛弃她 , 让她失落失望 。 她总是寄希望于下一段亲密关系能为她带来安全感 , 却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童年来自父亲的拒绝和远离 。
【文栋情感 被嫌弃的边缘型人格的一生】如果我自己/我关心的人可能是边缘型人格 ,我应该怎么办?
正因为边缘型人格是一种「人格」 , 它并不需要被「彻底根除」 。 但是 , 边缘型人格所带来的影响是可以被缓解的 。如果边缘型特质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 , 那么就需要求助于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 。 目前 , 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Therapy , DBT)被证明对治疗BPD有显著效果 。 它的研发者 , 心理学家Marsha Linehan这样形容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就像一个身上90%的面积被重度烧伤的人 , 他们的情绪没有皮肤保护 , 轻轻的一个触碰就会引发极大的痛苦 。 ” 辩证行为疗法的目的就是为那些情绪被烧伤的人们重建「皮肤」 , 让他们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 , 不被如海啸般情感所淹没而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