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 那些抢救山西文物的人,错了吗?( 二 )


晋城阳城“市保”大夫街土地庙护墙坍塌 ,
梵安寺念佛堂地基严重进水 , 通过古地道给居民房屋造成裂缝危害 。
吕梁市“县保”刘张张氏民居坍塌 , 成家坡药王庙坍塌 , 蒙山开化寺后墙也摇摇欲坠 ,
……更让人惋惜的是 , 山西新绛县古交镇闫家庄魁星楼 , 早在2015年就已岌岌可危根据近日现场照片 , 它已在这次大雨中倒下 , 不复存在 。
截图自文博山西 , 作者连达
据人民日报的摸底统计 ,
截止10月10日中午12点 , 山西损坏不可移动文物达1763处 , 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漏雨、构件损坏等情况 。
其实无论古建或其他文物 , 都属于我们的共同财富 , 具有无与伦比的审美和欣赏价值 。 它们历经千年岁月变革 , 一场漫长的暴雨
就将它们坚持了很久的坚强摧毁 , 一旦消失 , 我们就将永远失去 。 02
一片一瓦既是历史 , 还是奇迹 。
有些人认为 ,
和国内其他省份的古建筑——红墙绿瓦、金殿玉阁相比 , 山西古建 , 似乎没有“美”的滤镜 。
但这并非意味着它就不够珍贵 。
相反 , 山西古建的价值却恰是它还原历史最真实的样子 , 是一本立体的中国建筑史书 , 囊括了唐、五代、辽金、宋、元、明清等诸多建筑演化史上的文明奇迹 。
如云冈石窟将鲜卑族的北魏王朝刻在石头上 , 见证了佛法文化的兴衰起伏 , 在近1500年的风雨中留存至今 。
中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 南禅寺、佛光寺东大殿天台庵和广仁王庙 , 粉碎了20世纪初日本学者“中国境内已无唐代木建筑 , 领略唐代木建筑风格 , 只能去日本”的言论 。 将中国大唐的最后一点余味留在了山西 。
而被誉为“斗拱博物馆”的应县木塔 , 更是中国乃至世界 , 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 , 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名塔” 。 全塔无钉 , 纯木构件搭建 , 54种绚烂的斗拱遍布塔身 , 它绽放了中国辽代工匠的智慧传奇 。
大云院大佛殿 , 屋顶平缓、出檐深远 , 虽创建于五代 , 却有唐朝遗风 。
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 , 记载了元代的粗放、简洁之时代风尚宫殿内部壁画 , 是中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 。
悬空建在悬崖上的悬空寺 , 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产物 , 2010年 , 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群”之一 。
五台山佛教建筑群 , 各朝代修建的寺庙都在此汇聚 , 鳞次栉比 , 庄严肃穆 , 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活标本 。
一代帝师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被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而清代著名晋商乔致庸宅第的乔家大院 , 斗拱飞檐 , 砖木雕刻精美 , 则处处彰显清朝富商之家的气度 。
……也许在历史无尽长河中 , 谁也无法仅凭史传中的文字 , 去想象出已经消逝的阿房宫 , 有多么的壮丽辉煌 , 可当我们真实地站在佛光寺东大殿的门前 , 那来自大唐盛世的气势光芒 , 就自动拂面而来 。 这就是古建身上所存留至今的生命气息 , 它是中国历史文明存在的证明 ,
是无可替代的真实载体 。
03
为了保护古建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每个人都听说过“地上的文物看山西” , 作为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 , 正可谓是“村村有古庙 , 处处有古建”甚至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小庙都能藏着国宝级的壁画 。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 , 截止去年7月 , 山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 , 其中古建筑有28027处 , 约占52% 。 全省文物数量超过2000处以上就有11个市 。 而这么多文物古建能保存下来 , 背后藏着众多普通而又不平凡人的心血 , 甚至是一个人的一生 。 如这次平遥古城内墙局部受损 , 当地立即启动城墙抢险修缮程序 , 文保人员以最快的时间 , 为受伤的墙体进行遮盖和应急处理 。 即使天气寒冷 , 还有坍塌危险的情况下 , 他们默默坚守工作 , 开展24个小时全天候巡查检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