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 那些抢救山西文物的人,错了吗?( 三 )


令梁思成“喘不过气了来”的应县木塔 , 因为历史上的人为破坏 , 再加上错误的维护技术和方法 , 使得塔内存在柱身、柱头开裂等残损现象木塔也受主导风向西南风影响 , 有向东北方向倾斜的趋势 。
图源于文博山西《为塔而生!一个木匠对应县木塔的拯救》“生病”的应县木塔 , 20多年开不出修缮“药方” 。 但一个工匠却将其放在心里 , 从15岁到60岁 , 孤注一掷在木板推刨声中而生活 。 他说无论如何 , 抢救大修千年瑰宝这件事 , 再不敢拖下去了 。
赵玉山在建造微缩版应县木塔
历史研究学者刘勇等一批五湖四海有识之士 , 他们一砖一瓦地参与到襄汾县元代仓头伯王庙的抢修中 , 不仅使得这座人类古建瑰宝重现人世 , 还一直为保护山西古代建筑 , 四方奔走 , 著书立说 。 山西的古建保护比较艰难 , 难在分布之多 , 分布偏远 。 特别是市保、县保等基层古建 , 不仅面临无人力管护 , 无财力支撑问题 , 更有修复技术方面的难题 。 2014年 , 山西省启动了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出资修缮 , 来认领认养文物的办法 。
虽然这个文物认领救活了不少古建 , 如山西曲沃县史村镇的西海村龙王庙 , 曲村镇曲村的靳氏祠堂等 , 但它还是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难题 , 山西的基层古建保护维护 , 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
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曾发布一篇文章《文明 , 不能承受之殇》 , 有一段文字颇发人深省:文物的损毁 , 消失 , 不仅仅带走了文物本身 , 更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 。 一场文化之殇 , 带给世人的是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和重现 。 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 ,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力守护它 , 尽量延缓它的消逝 , 传承它的精神 。
【视觉志 那些抢救山西文物的人,错了吗?】所以这次的山西暴雨 , 那些牵挂山西建筑文物的人 , 其实他们的声音恰应该是我们的主流声音 , 我们不仅祝福万千三晋生民平安 , 也期盼山西文物扛过浩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