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微说 长江无鱼之困:再不保护“四大家鱼”基因库,我们将无鱼可吃( 二 )


不被保护的基因库
以前长江鄱阳湖的渔民对鄱阳湖有着美好的记忆 , 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 , 那时偶尔能打到100多斤的鱼 , 但是近些年最大的鱼不过一二十斤 , 过去能一次打上四五百斤到现在的四五斤 , 也不过过去了几十年 。
而过度的捕捞和环境的恶化跟渔业衰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本身在没有人为干预鱼群的情况下 , 长江江豚和饵料鱼保持平衡的动态关系 , 但由于近些年人类的干预 , 长江渔业总趋势已经严重衰退 。
不止是江豚 , 其他珍稀水生生物物种数量也在逐渐衰退 , 白鱀豚在10年前就被宣布灭绝 , 中华鲟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 还有刀鱼 , 因为稀少 , 价格曾经被炒到8000多块一斤 。 据了解 , 长江目前有近80种鱼类是受威胁物种 , 可以说长江水生生物正面临着最危险的时刻 。
鱼类的基因在人类的饲养中也在不断退化 。 曾经最早提出“禁渔十年”的曹文宣 , 他解释道:
“在人工养殖鱼时 , 必须及时投放野生鱼卵进行饲养繁殖 , 如果我们不保护基因库 , 我们将面临无鱼可吃的局面 。 ”
一旦野生家鱼的数量灭绝 , 人工养殖的家鱼基因不断退化 , 最终可能因产量需要培养家鱼“速成鱼” , 小鱼出现天残或是地缺 , 导致家鱼无法正常食用 。
据当地农村部监督管理办公室反应 , 现在“四大家鱼”的资源产量已经大不如以前的产量 , 鱼苗种苗量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90% , 产卵量也从1200亿降至不足10亿尾 。
告急原因
正如上文所说 , 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是长江鱼库告急的主要原因 。
首先是过度捕捞 。 其实就目前来看 , 过度捕捞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长江 , 我国大部分长江支流水域及其他水域都出现过度捕捞的现象 , 导致很多水域鱼种数量骤减 。
据长江边上的老渔民告知 , 上世纪80年代 , 长江流域的人们开始使用电网和“迷魂阵”捕鱼 , 那时的渔船上 , 大部分都有电网设备 , 而且在静水区域与长江相连的沟壑、湖泊中都有渔民的“迷魂阵” 。
电网是“灭绝性”的捕鱼方式 , 不管大鱼、小鱼还是其他水生生物 , 但凡是在电网的范围之内 , 都会电网被“一网打尽” , 且当属鱼苗和幼鱼死亡率最高 。
至于“迷魂阵”捕鱼 , 也是不亚于电网又一灭绝性的捕鱼方法 , 因为“迷魂阵”网眼小 , 小的鱼苗、幼鱼和虾钻进去都无法逃出来 , 渔民当时捕获的几乎都是10厘米左右的小鱼苗 。
其次就是大坝的建设 , 长江上的流域水坝已经超过5万座 , 水坝的修建既影响水温 , 又于鱼类的洄游产卵产生了影响 。
“四大家鱼”它们在产卵、繁殖期都会洄游 , 并且水流水温环境对它们都有影响 。 洄游产卵要有特定的流速、水温刺激它们排卵 , 虽然大坝都留有洄游的通道 , 但还是改变了长江的水情 , 也给它们带来了阻碍 , 从而降低了产卵的数量 , 影响产卵量降低 。
【情微说 长江无鱼之困:再不保护“四大家鱼”基因库,我们将无鱼可吃】
再则就是长江废水的排放 。 据统计 , 2017年长江废水排放总量超300亿吨 , 相当于黄河水位最低、水量最少年份的水量 , 这些污水直接影响了的长江的水生态环境 , 提升了污染指数 , 造成水生生物抵抗力降低 , 疾病增加 , 种群出现大面积死亡 。
还有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 冰川消融 , 海平面上升 , 一些极端天气也在频繁出现 , 这也导致了水生生物生存的难度 , 生存空间也被缩小 , 间接地增加了鱼类繁衍的难度 , 大大降低了繁殖速度 。
因此在不断地呼吁下 , 我们国家也出具了相关的政策来恢复四大家鱼的数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