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洲国际马建荣:创业初期花3000万处理污水,包车接送员工


申洲国际马建荣:创业初期花3000万处理污水,包车接送员工
文章图片
在现代公司文化中 , 996、007常常隐藏在许多公司的制度中 , 让许多上班族苦不堪言 , 直称自己为“当代社畜” 。 诚然 , 在当代内卷化的体制下 , 即使是公司本身并不提倡996、007文化 , 但是员工了为了体现自身竞争力也会上赶着主动成为这种不良性体质下的“奴隶” 。
就在大多数认为996已经成为常态 , 007即将成为趋势的现状下 , 有着这样一个与996对着干 , 每年过节花大价钱给没钱、没买到票的员工包车 , 送员工们回家过年 。 在这样以“狼性文化”在不知不觉已经渗透与公司体质时 , 这样的老板显然会深受员工爱戴 。
那么 , 这样“特立独行”的老板背后又有着怎么的故事 , 让他可以成为公司体质文化中的一股“清流”呢?
申洲国际马建荣:创业初期花3000万处理污水,包车接送员工
文章图片
那些淋过雨的企业家 , 往往更加知晓“雨水”的冰冷
而这个在滂沱大雨中挺过来的人就是——申洲国际的董事长马建荣 。 如果人人都不相信“三百六十行 , 行行出状元”的话 , 那么马建荣就是最好的例子 。 小时候的马建荣 , 出身在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贫寒 。 也许就是这样 , 少时的马建荣在辍学成为童工和继续上学两个选择面前 , 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
就这样 , 年仅13的马建国从事了与父亲相同的行业—纺织厂 。 父子两人都是吃得了苦的人 , 所有没过多久 , 就在原本的厂子里成为了“头头” 。 但是 , 在当时那个时代想要真正做出点名头 , 不经历一些旁人承受不住的、解决不了的苦难怎么能成为其中的知名工厂呢?
就在父子俩好不容易接手了当时的——申洲织造有限公司 , 以为终于可以翻身做主把歌唱的时候 , 却发现 , 他们接手的这个公司实则是一个很大的“烂摊子” 。
在当时的中国 , 纺织厂虽然在产量上占全球的1/5 , 但是由于自身设备的落后 , 许多工厂只能落得个产能过剩的下场 。 再加上 , 纺织业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 让整个中国市场的纺织行业都处于极其萧条的状态 。
申洲国际马建荣:创业初期花3000万处理污水,包车接送员工
文章图片
而申洲织造工厂则是这些入不敷出的国营企业中相对情况更加差劲的 。 当时的申洲织造工厂不仅是没有资金、人才、市场 , 更是身负巨额债务 。 于许多商人而言这是死局 , 于马建国父子俩而言 , 虽然情况很差劲 , 但是不奋力一搏实在很难让人放弃 。 就这样 , 父子齐心 , 相互扶持共同走出那段最苦的日子 。
是死局亦是机会
“当上帝关了这扇门 , 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这句话出自《圣经》 , 其意为启迪、鼓励信徒们 。 而这句话引用到现代 , 可以用另一句相当的话来代替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 难关并存那就一个个将其克服 。 没有员工 , 那就找!
马建荣的父亲马兴宝在当时无疑是绝对的执行者 , 直接将大厂里有技术傍身的老师傅请去培训自己厂里的工人 , 依靠自己的人脉为厂里带去了许多顾客与工人、干部 。 工人这边是搞定了 , 但是国内的市场已经僵化 , 一时间难以打破 , 如果不另谋生路就很难混出一番名堂 。 正所谓不破不立 , 马兴宝面对国内的“红海”选择转战日本 。
申洲国际马建荣:创业初期花3000万处理污水,包车接送员工
文章图片
但是 , 国外的要求往往要比国内要高 , 日本对服装的要求更是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行业标准 。 仅仅拥有着国内不太成熟的针织技艺 , 却要达到日本28针的要求 。 饶是 , 马兴宝这种在职场打拼了多年的老手也犯了难 。 因为当时的国内设备最多只能做的24针 。 但是 , 能怎么办呢?除了想办法 , 马兴宝毫无办法 。 就这样马氏父子两人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捣鼓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