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瓦·坎普拉德|创始人英格瓦:宜家模式的独到之处( 三 )



宜家成立初期 , 一切决策好像都来自英格瓦青年时期的思想 。 从17岁的少年到85岁带着心脏起搏器的耄耋老人 , 人们对英格瓦的期许从来都没有变——他永远都能找到最明智的解决方案 , 因为他就是智多星 。 大家都这么说:

现在和以前一样……不管是对还是不对 , 我们言必称英格瓦 。 “英格瓦曾经说过……”这个托词特别好用 。 他随便一句话都能立马变成真理 。

记得有一天傍晚 , 英格瓦从丹麦大老远开车去阿尔姆霍特商场 。 到的时候已经6点打烊了 , 所以就没能进商场 。 结果他失望地埋怨起来 , 说自己居然进不去自己的商场 。 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 我们总是等到晚上8点才敢打烊 , 因为谁也不敢再次激怒英格瓦 , 让他进不了门 。 没料到 , 他后来居然改成清晨6点溜进来 。 天知道他是怎么溜进来的……
“拥抱管理的高尚艺术”就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经营之道帮助宜家重振雄风 , 既让员工感到温暖贴心 , 又充满活力 , 但同时也会造成危害 。

英格瓦的认可(虽然他并不认为是那样 , 至少不完全是……)能够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层层阻碍 , 但他的反对也会让人蒙上阴影 , 止步不前 , 即便那个人的初衷是好的 。

如今的宜家已经演变为超级跨国公司 , 每个雇员都会问的终极问题是:如果有一天英格瓦真的不在了 , 会怎么样呢?

对这个问题思忖最多的人其实是英格瓦自己 。
伯迪·托尔卡:瑞典先锋商业采访人员 , 知名作家、编辑;
本文摘编自《宜家传》 , 天地出版社;
来源:领教工坊(ID:ClecChina)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