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学中医 血糖高,只因一团湿气!健脾化湿之方,治糖尿病,医案值得重视


帮你学中医 血糖高,只因一团湿气!健脾化湿之方,治糖尿病,医案值得重视
文章图片
帮你学中医 血糖高,只因一团湿气!健脾化湿之方,治糖尿病,医案值得重视
文章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 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切勿盲目尝试 。 )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实用中医内科学》
你好 ,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今天这篇文说 , 我来给你讲 , 糖尿病里头的脾虚夹湿之证 。
这什么意思啊?
初一看 , 你可能觉得有点懵 。
不要紧 , 我现在给你讲一张医案故事 。 看完你就知道了 。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 , 年24岁 , 医案记载姓李 。
这个人 , 早在两年前 , 就被医院确诊为糖尿病了 。
但是 ,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 效果很一般 。 症状时轻时重 。
这时候 , 患者决定 , 投中医治疗试试 。
结果 , 这患者一进来 , 就让医家大吃一惊 。
原来 , 此人身上背了两个水壶 , 一大一小 。 她刚一坐下 , 立刻就开喝 。
另外 , 此人形体很瘦 , 坐在那里弯腰弓背 , 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 细问得知 , 患者平时就感觉精神疲惫 , 倦怠乏力 , 不爱说话 。 话说多了 , 感觉累 。
水 , 一天得喝多少呢?询问得知 , 至少5000ml , 多了要6000ml 。
另外 , 患者食欲不好 , 嘴巴里头总是甜甜的 , 腹脘胀闷 , 便溏 , 从来都不成形 。 小便出奇地多 , 一天差不多10次 , 尿色清长 。
月经如何呢?延后 , 量少色淡 。
既然如此 , 那就看看舌脉吧 。 这一看 , 发现患者脉象缓而沉细 , 舌苔灰白而润 。
一测血糖 , 好家伙 , 空腹血糖19.98 , 看着都眼晕 。
了解到这些以后 , 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 。 我们一探究竟:
党参、白术、山药、薏苡仁各15克 , 茯苓、扁豆、陈皮、苍术、莲子肉、藿香、佩兰各10克 , 桔梗、砂仁各6克 , 每日一剂 。
方子开出来了 , 不管怎么样 , 先吃吧 。
这一吃不要紧 , 停不下来了 。 患者回去服用了整整30剂 。
这时候发现 , 口渴现象明显减轻 , 小便次数减少 , 大便也开始成型 。 一测血糖 , 发现是14.6 , 比之前进步很多 。
看到曙光了!效不更方 , 继续投用 。 患者再服30剂 。 用完以后 , 血糖9.1 。
后来 , 原方稍作加减 , 配合金匮肾气丸善后 。 患者出院的时候 , 尿糖阴性 , 血糖7.5 。 随访一年 , 病情稳定 。
这是1986年 , 于《新中医》上刊发的验案 。 我觉得非常典型 , 所以记录在案 。
现在 , 我们谈谈其中的道理 。
我跟你讲 , 这个人之所以出现血糖和尿糖的异常 , 原因在于脾虚湿盛 。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 , 正是因为患者体内有这么一团水湿之气 , 并且水湿困脾 , 这才让她出现了糖尿病诸证 。
为啥这么说?
你看 , 这个人 , 口甜 。 这是水湿困脾 , 脾之味上泛于口 。
她大便稀溏 , 这是湿邪困脾 , 运化失常 。
她腹脘胀闷 , 这是脾虚湿困 , 中焦之气升降无权 。
她舌苔滑润 , 这是水湿之气上泛舌面 。
这些 , 都在告诉我们 , 患者体内有一团湿邪 , 久久不化 。
湿邪困脾 , 脾就不能很好地生化气血 。 气血不足 , 人就出现一系列虚疲之态 。 比如说精神疲惫、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气短懒言、食欲不振 , 脉象缓而沉细 。 这些 , 都是患者脾虚的表现 。
脾 , 主运化 。 我们喝进来的水 , 要经过脾的运化 , 才能很好为人体吸收 。 现在 , 脾虚了 , 水运化不了 , 于是直接就变成了尿液排出体外 。 患者小便就特别多 。 同时 , 由于身体得不到应有的水分滋养 , 所以大脑拼命给患者发出指令 , 让她多喝水 。 于是 , 患者每日饮水量特别多 。 但无论怎么喝 , 就是不解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