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培根铸魂 从教70年培养三代特级教师( 三 )


采访人员:大家有没有人会说您特别严厉或者说管得太多了 , 会吗?
于漪:我是制度管人 , 我只讲道理 , 所有制度是思想先行 , 比如说我的住所全是自己打扫 , 鞋子一条线 , 热水瓶一条线 , 毛巾一条线 , 随时都是开放的 , 都可以检查 , 我不是做给人家看 , 我要孩子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 比如说倒饭 , 我一看这泔水缸 , 不得了 。 我很简单 , 食堂里拿个脸盆 , 我把泔水缸里头馒头这些捞出来 , 我去一个一个教室讲 , 我们不是培养大少爷 , 大小姐 。 你们小学一年级就学了“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 ”怎么倒了?我们西部中部那么穷 , 你怎么忍心倒了 。
采访人员:您是校长 , 您就一个班一个班去讲 。
于漪:孩子很感动 , 然后制度保证 , 女孩子二两饭吃不下 , 你买一两半 , 你可以灵活 。 管理育人 , 主要是育人 , 育人是水磨的工夫 , 不是做个报告就行的 , 平时要有规矩 。
焕发新颜的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吸引了来自上海各区县优秀的初中生报考 , 为上海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 。 20世纪90年代初 , 于漪撰文《弘扬人文 , 改革弊端》 , 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 这个观点被21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所采用 , 深刻改变了我国语文教学的模式 。
“大先生”于漪
于漪:培根铸魂 从教70年培养三代特级教师
文章图片
在高负荷工作的几十年里 , 胃溃疡、肝炎、心脏病 , 都曾“光顾”过于漪 , 但她始终站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 。 退休后 , 她逐字逐句审阅了从小学到高中12个年级的上海语文教材和教参 。 她曾经腰椎骨折 , 不得不卧床3个多月 , 但只要能坐起来 , 她就回到学校指导课题和论文 , 走进课堂听课评课 。
采访人员:您平常是睡在这个房间 , 这么简朴的床 , 真的很简单 。
于漪:我们都是非常简单生活 。
采访人员:屋子摆设也都是很简单 。
于漪:培根铸魂 从教70年培养三代特级教师
文章图片
于漪:都是非常简单 , 这是书法家杨永健写的 , 滋兰树蕙 。 实际上就是要把我们学生都要教好 , 实际上都是成长、成人、成才 。
采访人员:您一辈子将近七十年从教经历 , 就是在做滋兰树蕙的事情 。
于漪:实际上也就是做到滋兰 , 因为为国家为老百姓真的滋兰树蕙 , 是一种幸福 , 真的是幸福 , 觉得非常有意义 。 一看孩子成长了就快乐得不得了 , 苦跟乐是连在一起的 , 你没有那个辛苦 , 你就不能够尝到由衷的快乐 。
于漪:培根铸魂 从教70年培养三代特级教师
文章图片
现在 , 于漪虽然已经93岁了 , 但是 , 每天她还会坐在小桌前 , 写下自己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 在于漪看来 , 教育从来就不是结果 , 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 。 而对于她自己 , 就像钉在三尺讲台上的一柱红烛 , 那些许微光 , 在无限地延伸 。
采访人员:您青年时期曾经读闻一多先生的散文 , 就很喜欢他的这篇《红烛》 。
于漪:因为我在想做老师本身 , 主要就是为别人来建立平台 , 因为你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 , 你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 , 让他成长那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 。
采访人员:您让我想到老师这个职业也是这样的 。
于漪:你把学生培养出来 , 这就是你追求的生命价值 , 我们就是要有这种胸怀 , 所以我说老师不仅是技能技巧 , 确实要有宽广的胸怀 。
采访人员:大先生 。
于漪:是大爱 , 所以我说责任大如天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