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花|和喜欢的人已经很熟悉,但总走不进对方内心?你可能遇上了“情感超脱者”( 二 )
如果孩子在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中成长 , 或不被允许表达情感 , 那么ta们就会难以顺利习得情绪调节及表达的技巧 。
比如在小时候对父母自我暴露时 , 总是被忽视、冷落 , 甚至被嘲讽 。 长大后 , 我们就会觉得 , 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一件非常危险且羞耻的事情(Waddell, 2002) 。
本文图片
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什么用?反正得到的结果一定是不好的 。
要知道 , 羞耻感 , 是最具破坏性的人类情感 。 它的出现使我们对其他所有情绪的表达都遭到抑制 。
Thomas Scheff提出 , 羞耻感是“掌控”情绪(master emotion) 。 每当羞耻感出现的时候 , 我们对其他情绪的表达就会受到抑制 。 这就是为什么 , ta们在不舒适的情境里感到焦虑和不安的时候 , 不是直接表达 , 而是变得疏远和冷漠 。
与之相似的还有成年后形成的依恋创伤 。 曾被伤害的情感经历使得ta们无法在不安全的情境下暴露自己 , 于是在人际交往中 , ta们会尽可能少地流露自己的真实情绪 。
当这样的ta们步入一段亲密关系 , 情况则会变得更加极端:ta们尽一切努力让自己的伴侣开心 , 为了维持关系 , 牺牲自己的需要和原则也在所不惜 。 而这样的体验 , 本身又会带来新的依恋创伤(Belle, 2020) 。
正因为ta们理解暴露自我后的深刻痛楚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ta们反而是心思敏感、共情能力过人的一类人 。
还有一些情感超脱的使用场景则更加策略性 , 发生时效也更为灵活 。
本文图片
还有研究表明 , 男性会更容易选择情感超脱策略 。 这可能与社会施与男性的刻板印象有关 , 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会被视作“不够男人” , 他们因此选择这种方式来伪装自己的情绪(Danny Kaplan, 2016) 。
看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 , “超脱”的背后 , 实则是对感性的压抑 , 也为了回避可能发生的伤害事件 。
可是 , 这群情感超脱者们 , 真的能够得偿所愿吗?
对于和情感超脱者相交不深的人来说 , 和ta们交往是让人觉得很舒服的一件事 。
Ta们总是彬彬有礼、细心体贴 , 也很注重个人的隐私空间 , 相处起来“有分寸感” 。
只是 , 一旦你试图和ta们建立起更深刻的联结 , 这种“分寸”就会反向成为刺痛你的利箭——Ta依旧是那么彬彬有礼、细心体贴 , 只是 , 你们的关系似乎也就到此为止了 。
上文中我们提到 , 情感超脱者实际上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喜爱 。 可是 , 在爱这件事上 , 我们都是以己度人的 。
过往的经历让情感超脱者坚信: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就是脆弱的 , 如果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 事情只会变得更坏 。
于是 , 面对自身之外的人事物 , ta们便不受控地戴上了一层灰色滤镜:
本文图片
情感超脱者们怀抱着侥幸心理 , 认为自己天衣无缝的“理想状态”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可是 , 理想之所以是理想 , 是因为它往往停留于想象——生活中发生的种种问题 , 并不会兀自消解 。
本文图片
Ta没有拒绝和我聊天 , 是不是对我也有点意思?
(KY:情感超脱不是养鱼的借口!情感超脱不是养鱼的借口!情感超脱不是养鱼的借口!)
事实上 , 由于没有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 情感超脱者们的人际关系反而会变得更糟糕 。 Ta们因此更加肯定了自己“人际交往是可怕的”判断 , 陷入了自我证伪的恶性循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大寒 等一场雪停,等一朵花开,只要心存热望,寒尽就是春生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和领导关系越好,越不要有不尊重领导的行为,会被领导反感
- 姐妹花|电视剧《女人万岁》杀青,殷桃、刘以豪等领衔主演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
- 不管是昨天,今天,明天,能和你在一起的一天,就是美好的一天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
- |63岁大爷相亲:找老伴就是图感情和陪伴,要和我谈钱是不可能的
- 心有明媚,一路繁花
- 7张冬日清晨早上好鲜花动态表情包图案带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