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 寻找人们的最优差异性,来激发谈判的给予 | 谈判者的取舍( 二 )


嗯,不能否认,当你告诉我你和我“同姓”这个“相似性”的时候,你在我眼里可能会比刚才的“陌生”好那么一些 。
我有个朋友叫“王刚”,他是个商人,经常在外面和人谈生意;
他不止一次跟我打趣,
今天又碰到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哈哈...
是,叫“王刚”这个名字的人真的不少,所以即使碰上了,这点“相似性”对两个人关系的影响似乎并没多大 。
我还有一个朋友叫“邹嘉麟”,相信他自己平时签名字的时候都要比常人费劲儿...
我猜想,要是他某一天真的偶然在商务场合遇到一个同名同姓的人,两个人一定会非常感兴趣,甚至聊得很起劲 。
人们似乎对“相似性”有着一定的渴求,但又同时对“独特性”也情有独钟?
差异性 寻找人们的最优差异性,来激发谈判的给予 | 谈判者的取舍
文章图片
3 指纹实验
让我们看一个著名的“指纹实验” 。
受试者被安排参加一个问卷调查,需要填写一些信息,包括指纹收集;
一个工作人员会伪装成受试者同时参加,并在结束时向受试者提出一个要求,
您好,我是这个大学的学生,手头正好有一份论文需要一个陌生人来给我些意见,您能帮我看看吗?噢,原来您也是E型指纹啊,我也是哦,真巧 。
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统计受试者在知道对方和自己具有“指纹相似性”的同时,到底会不会答应帮助对方 。
当然,实验还会分成两组,
一组人被告知:“E型指纹很常见,整个人口中大约占80%”;
另一组人则会被告知,“E型指纹很少见,整个人口中大约只会出现2%” 。
实验结果出现了很大不同,第一组人中只有55%的受试者答应帮忙(和没有相似性的时候差别不大),而第二组人中就有82%的人提供了帮助 。
这个实验的价值在于,
不仅仅是“相似性”能够促进人们去“给予”,更加“独特”的“相似性”会使人们“给予”的可能性更高 。
我们不妨这么理解,如果你的名字很常见(比如王刚),那么即使你偶然碰到了和你同名的人,你也不会太激动;
但如果你的名字很少见(比如邹嘉麟),那么一旦你发现一个同名的人,你们之间的羁绊就会很强,从而影响你们双方的行为 。
这也会影响谈判 。
差异性 寻找人们的最优差异性,来激发谈判的给予 | 谈判者的取舍
文章图片
4 最优差异性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琳-布鲁尔,在她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概念,
最优差异性(Optimal Distinctiveness)
这个定义很好地诠释了人性中“独特性”和“相似性”的矛盾与统一 。
人作为社会动物在社会中,既为了融入群体而追求“相似性”,又为了鹤立鸡群而追求“独特性” 。
这两种驱动力,经常是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的 。
当我们越是希望和一个大群体共存,我们就越会失去某些独特性;
当我们越是努力打造自己的个性,我们就越会失去某些归属感 。
简而言之,
我们既想融入,又想突出 。
那么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最优差异性”;
换句话说,
找个具有“独特性”的“共同体” 。
有一部电影叫《全民超人汉考克》,主人公“汉考克”是刀枪不入的超人;
在地球上,他是无敌的,但是他很孤独,没有人理解他,他找不到伙伴 。
某一天,当他发现地球上居然还存在一个女超人,和他一样刀枪不入,汉考克疯狂了;
他拼命去追这个女超人,希望能和她在一起 。
这个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最优差异性”的概念,在没有女超人的时候,汉考克只有“独特性”,完全融入不了任何团体;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