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处处马洛卡 | 裘索

花木处处马洛卡 | 裘索
文章图片
[德]尼奥·劳赫《疗愈之地》(2014)
自塞维利亚约2小时飞抵地中海的马洛卡岛 。 岛上每年超过三百天的碧海晴天被称为“日日花开的地中海天堂” 。 一下飞机 , 深秋初冬的暖阳洒落身上 , 暖意循环周身 。 岛上山脉绵延 , 纯净的山岳风光点缀着花木处处的马洛卡 。 50公里迷人的海岸线和262个独特的海滩 , 使马洛卡收获了世上最美海岸线的嘉誉 。
在岛上的日子里 , 惊艳清晨橘色海面 , 醉美夕阳橙红晚霞 。 午间在橄榄树、杏花树、柠檬树中穿花寻路 , 尽享花木深深 。 岛上仍然保留着古老而神秘的建筑遗迹 , 焦糖色系的山间村舍 , 古色古香的山顶修道院 , 较之其他岛屿马洛卡的秋冬更胜一筹 。
此行远足 , 除了自然风光 , 也希望所在地的人文历史也能感染刚进入安多福高中的儿子 。 首站前往南部的以落日海岸著称的首府帕尔马 。 帕尔马的米罗纪念馆是全世界馆藏米罗作品最为丰盛的纪念馆 , 在米罗的代表作《星空》前 , 只见一拨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席地围坐 , 好奇地仰望着星空聆听着讲解 , 心神遨游在星空里 。 米罗深受热爱自然、痴迷天文的父亲的陶染 , 自小对大自然抱有浓厚的兴趣 。 我不禁感慨艺术人文气韵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养成是无法快餐速成 , 需日积月累的艺术熏陶和人文滋养 。
视觉盛宴后 , 我们的味蕾也期待着享受 。 这次要品尝地道的海鲜饭 , 用传统的巴伦西亚大米 , 配上虾仁、蛤蜊、鱿鱼、青椒、豌豆 , 其最特别又最不可或缺的配料在于藏红花 , 这种细细长长的藏红花、被加工成一种昂贵的色香料 , 是橄榄王国最显摆的花作物 , 能够把食物烹染成赏心悦目的金黄色 , 出锅时很浓烈很光鲜很西班牙 , 有吃一口就难忘的独特风味 , 而藏红花是这锅海鲜饭的灵魂所在 。 帕尔马的地道海鲜饭让儿子饱食得胃肚浑圆、满嘴亮黄 , 鲜美自不待言 。
二天后 , 前往拒绝现代文明侵袭的地中海古镇索列尔 。 帕尔马至索列尔的往返交通我们选择了拥有百年历史的木制小火车 。 伴随着“咔哒咔哒”的声响 , 火车慢慢地穿过丛丛树林 , 树枝擦过老旧的木制车身 , 树影斑驳透过车窗 。 小火车在单调重复的节奏中摇晃着前行 , 满载着欢乐和悠闲恰似穿越时间长廊驶向中世纪的文明 。 上火车前 , 一对当地的新婚夫妇包下了一节车厢 , 怀抱捧花、身裹洁白婚纱的新娘和笑容可掬的新郎看见我们 , 兴奋地要同我们合影 , 说他们希望以后也能生有一个男孩子 。 在远离大都会的地中海小岛上少见亚洲面孔 , 稀缺带来好奇 , 我们一家在岛民眼里也成了“老外” 。 我打量了一下白色婚纱映衬下的大束捧花 , 色彩鲜艳水灵欲滴的鲜花中 , 有玫瑰、马蒂莲、康乃馨、小甘菊、迷迭香等 。 这些花不会是暖棚中生长的、也不会是岛外引进的 , 十一月的马洛卡岛依然是一个大花园 , 新娘手中的这些花、尚未香陨花落 , 依然面向大海秋冬花开 , 地中海的风候 , 让花色开得更鲜亮 。
西北港口的索列尔是一座峡谷深处的古镇 , 岛上的最高峰马约尔峰耸立于此 , 镇上留存着许多18-19世纪的宫殿 。 照例先行人文景观:毕加索瓷器馆 。 馆内的作品都是毕加索创作在瓷器上的作品 。 出生在西班牙成名于法国的毕加索 , 他至臻的作品大多流散国外 , 而他是西班牙的符号、更是西班牙的骄傲 。 想起几年前曾和儿子在观览抽象画作和狂草翰墨时 , 他曾放言“这样的涂鸦我也会” 。 现在看到了毕加索15岁时的作品和他的自画像 , 大师早期画作的基础夯实、结构缜密 , 也让儿子知道了从有章法到随心所欲、和初始便无章法的涂鸦在艺术本质上的迥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