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文化内涵 冬至的特点和风俗

导读:今年的冬至日即将到来 , 虽然冬至时间不定 , 但是它固定在一个时间段内 , 所以我们也是很好猜每年的冬至在什么时候 。冬至对我国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 因为它不仅是节气的一个 , 还是重要的祭祀节日 , 那么冬至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来看看吧 。
冬至的文化内涵
1、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古人认为从冬至的那一天始 , 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 , 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 , 是大吉大利的日子 。所以 , 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 , 往往都会选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做“小年” , 一是说明年关将近 ,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
【冬至的文化内涵 冬至的特点和风俗】2、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24节气之一 , 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 宫廷和民间历来都是十分的重视 , 从周代起就有祭祀的活动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起源于汉代 , 盛于唐宋 , 相沿到今天 。
3、冬至是养生的最佳时间 , 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 。因为从冬季开始 , 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 , 由静从而转向动 。这个时候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 , 以此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饮食适合多样 ,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 , 适当选用高钙的食品 。
4、各地在冬至的时候有不同的风俗 , 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 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吃饺子成为多数北方中国人冬至的传统风俗 。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 , 寓意驱除寒冷的意思 。
冬至的特点和风俗
一、习俗
1、饺子
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谚云:“十月一 , 冬至到 , 家家户户吃水饺 。”俗话说:“冬至到 , 吃水饺 。” , 冬至吃饺子已经是流传多年的习俗 , 象征了团团圆圆 , 吉祥如意 。
2、汤圆
南方则是吃汤圆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 , 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吃汤圆 , 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 在江南尤为盛行 , 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汤圆也称汤团 , 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 , 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
二、特点
在“冬至”这一天 , 北半球是全年中白天最短 , 夜晚最长的一天 , 过了“冬至”以后白天就开始变长 , 夜晚变短 。
从“冬至”节气这天开始 , 各地的气候也要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 , 也就是开始“数九”了 。冬至后 , 每九天为一个“九” 。到“三九”前后 , 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 , 天气也最冷 , 所以说“冷在三九” , 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 ,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 , 因此“九九艳阳天” 。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都会在冬至后唱那首九九消寒歌 。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 , 沿河杨柳;七九河开 , 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 , 耕牛遍地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