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奥巴马 “作为一个女孩儿,她其实挺成功了”——这种肯定不如不要( 四 )


文章图片
最后
把目光 , 从微歧视的发出者 , 收回到微歧视的承受者——自己 , 身上 。
我就是我 , 人间不一样的烟火 , 并不会随着任何人任何时候的偏见而改变 。
而我们对自己的主观感受 , 也不应认同或接受别人的偏见 。
在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中 , 我们就能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米歇尔——出生于社会底层、来自普通黑人工薪家庭的女性 , 在偏好白人、男性、中产的美国社会中完美逆袭 。
米歇尔·奥巴马 “作为一个女孩儿,她其实挺成功了”——这种肯定不如不要
文章图片
1.万事提前准备
小时候的米歇尔 , 生活在逐步衰落的社区 , 经历着种种因种族歧视带来的困难 , 同时还要面对爸爸身体的不便——家庭唯一劳动力的爸爸因多发性硬化症 , 走路总一瘸一拐的 , 并且也无法走快 。
为了能在参加活动时少走路 , 他们总是早早出门 , 以便找到更近的停车位;为了爸爸能在紧急情况中逃脱出来 , 他们无数次地在家里进行逃生演练 。
那时米歇尔的想法是:“虽然准备不一定有用 , 但一定要做好准备 。”
米歇尔·奥巴马 “作为一个女孩儿,她其实挺成功了”——这种肯定不如不要
文章图片
2.只向自己证明
从上幼儿园练习写字起 , 米歇尔就固执地一遍一遍练习昨天忘记了的单词 , 希望可以获得老师的小红花;
高中时代 , 她的一位老师告诉她:“你上不了普林斯顿” 。这句话不仅没有打击到米歇尔 , 甚至更加激发她的奋发图强 , 最终被普林斯顿录取 。
她亲自感谢了每一位曾给予她帮助的人 , 但她并没有刻意去告诉曾经质疑过她的老师 。她表示:“我并不需要向她证明什么 , 我只是在向自己证明 。”
米歇尔·奥巴马 “作为一个女孩儿,她其实挺成功了”——这种肯定不如不要
文章图片
3.从打勾的人 , 到做自己
普林斯顿本科毕业后 , 米歇尔又申请了哈佛法学院 , 毕业后在一家大律所做了一名律师 。努力成为精英 , 尽心尽力成为社会认可的样子 , 是当时容易遭受歧视的米歇尔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方式 。
她也在多年后无不感慨:“那时我是一个打勾的人 。我孜孜不倦地在自己人生列表上打着勾 , 做着我告诉自己我想做的事情(虽然那些未必是我真正想要的) 。”
【米歇尔·奥巴马 “作为一个女孩儿,她其实挺成功了”——这种肯定不如不要】后来 , 米歇尔的律所来了一个实习生 , 他的名字是贝拉克·奥巴马 。
米歇尔被奥巴马身上强烈的希望感而吸引:“我有两个常青藤学校的文凭;我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我使我的爸爸妈妈、祖父祖母都感到自豪 。
但当我听奥巴马讲话的时候 , 我开始明白他的希望感比我的要宏大很多——使你自己离开一个闭塞困顿的地方是一回事;把这个地方变得不再闭塞困顿是另一回事 。”
几年后 , 米歇尔辞去了律所的工作 , 但她并不愿意成为奥巴马的附属品 。
最终 , 她选择了一家公益机构 , 薪水虽然只有之前的一半 , 但她从此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在人生中第一次 , 我觉得我做着触手可及的有意义的事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