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不过海 皇帝耕田是真的还是摆样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尤其在古代 , 统治者更是把农业放在第一位 。
耕田种地本是平常老百姓的职业 , 辛苦劳作 , 为的是赋税和一年的温饱 。
官员享受国家俸禄 , 不用风吹日晒 , 而王公大臣和后宫嫔妃、皇子都是饭来张口 , 衣来伸手 。
我们看惯了电视剧里皇帝的尊贵奢侈生活 , 提到皇帝耕田 , 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 那么 , 历史上皇帝耕田是真的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 古代皇帝 , 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 , 防止老百姓叛乱 , 都将振兴农业作为一项重大的事情 。
若是不重视农业 , 收成不好 , 臣民连饭都吃不饱 , 那么国家恐怕就要大乱了 。 所以 , 自古以来 , 皇帝都很重视农业的发展 。
在古代 , 统治者亲自耕田种地最早出现在周朝 , 后来的统治者也纷纷效仿 , 是为给天下臣民做一个表率 ,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农业的重视 , 企盼丰年 。
这种传统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很正规了 , 康熙皇帝尤其重视农业的发展 。
他积极参与推广新稻的培育和种植 , 还曾研究稻子的生长期 , 并培育出优良品种 。
据史料记载 , 有一次康熙皇帝在丰泽园散步 , 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稻田 , 喜爱稻子的他便停下脚步研究起来 。
这时 , 他发现在一片翠绿的稻田里居然有一株挺拔的泛黄成熟的稻子 , 颗粒饱满 , 惹人怜爱 。
他觉得很神奇 , 一般来讲 , 那时期的稻子要到九月份才能成熟 , 而当时是六月份 , 成熟期足足提前了三个月!
康熙皇帝不愧是明君圣主 , 他将此株稻穗留了起来 , 等到再次播种的时候 , 他亲自种下了此株稻穗上的种子 , 没想到来年的六月份就又到了成熟期 , 且是粒粒饱满 。
大喜过望的康熙皇帝将它命名为“御稻” , 它传至民间 , 由一年一熟的作物变成了一年两熟 。
雍正皇帝也是个务实的君王 , 他效仿康熙皇帝的做法 , 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耕田活动 。
据史料记载 , 皇帝耕田通常都是左手执黄龙绒鞭 , 右手执金龙犁 , 前面有两个人牵牛 , 又有两个农民协助扶犁 , 在田里走三个来回 , 耕田活动就算完成了 。
然后皇帝登上“望耕台” , 下面的一系列程序 , 包括耕作和播种都由跟随的大臣完成 。
到了乾隆时期 , 耕田活动就更为复杂了 。
相关人员要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 , 先确定耕田时皇帝身边的跟随人员 , 包括大臣、侍卫和伺候皇帝的太监、宫女 。
生长在皇宫大院的皇帝哪会耕种啊 , 所以还要先练习 。
耕田的前一天 , 皇帝需要检查耕田时用的工具 , 把玩把玩 , 熟悉一下 。
耕田当天 , 皇帝还要去祭拜农神 。
不仅皇帝如此 , 就连后宫的皇后、嫔妃们也有活动 , 这就每年农历三月的亲蚕礼了 , 即带着农具亲自去桑田采叶喂蚕 。
亲蚕礼之前要先祭拜蚕神 , 皇后和参加采桑的人员要提前两天进行斋戒 , 参拜蚕神还要行大礼 。
采桑叶时 , 不同等级的人要用不同的钩筐工具 , 皇后和嫔妃们用黄筐 , 皇后是金钩 , 嫔妃是银钩 , 而其他参加采桑的人用铁钩、朱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付出过才知道,这三种人,不值得放在心上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和领导关系越好,越不要有不尊重领导的行为,会被领导反感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认真生活的心境
- 本文转自:晋州普法如果人在7到15天之内连续不睡觉 河南一女子40年没睡过觉,专家监控48小时之后,终于揭开真相
- 阿富汗与不同国家商业体系
- 想念不联系,牵挂不打扰,把你放在内心深处,是我最后爱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