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二 )


在文章开头的案例中 , 那位即便被“霸凌”也不愿意向老师或家长求助的孩子 , 其内心就有这样的矛盾:困境已经大到自己解决不了 , 但却没有办法向周围的人求助 , 因为父母的要求是所谓的“坚强” 。
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章图片
在近几年的校园霸凌事件中 , 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孩子 , 他们的家庭往往信奉“百炼成钢”的道理 , 对“挫折教育”有简单粗暴的理解 , 让孩子独自去面对挫折 , 最终孩子不是变成看似坚强实际软弱的纸老虎 , 就是变成不敢求助的“习惯失败者 。 ”相信这两种都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 。
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章图片
使用ABCD法则进行挫折教育
那什么才是进行“挫折教育”的正确姿势呢?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讲就是:教孩子遇到挫折后该怎么办?包括:遇到困难时该如何调试心理、什么时候向别人求助 , 如何消化失败等等 。
这其中对于孩子来说 ,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调试心理 。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调节负面情绪ABCDE法则就非常值得爸妈学习 。
A:复盘发生了什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 有天Tim回到家中 , 心情沮丧 。 这是因为他最喜欢的课堂抢答环节中 , 同学小乔赢走了他想要的奖品 。 对于他而言 , 这个挫折不大不小 , 但足以毁掉快乐的一天 。
这时作为父母 , 我可以选择告诉他:“没必要为了这个而伤心 。 ”也可以让他聊聊到底发生了什么 。 正所谓“说出来就好了” , 叙述有助于孩子恢复平静的情绪 。
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章图片
B: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当了解了事情的全过程后 , 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你当时感觉如何?如果他还没有掌握太多关于情绪的词汇 , 我们也可以问问孩子 , 你打算做点什么?比如Tim就说:“当时很生气 , 想要从小乔手中把奖品抢过来!”
育儿小贴士:当孩子说出自己感受时 , 先别急着反驳他 , 比如:你不该这么想 。 是你自己失误 , 才错失奖品的 。
C:分析这种感受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当人们遇到挫折后 , 基本上会有愤怒、懊悔或者自我否认等负面情绪 。 情绪并没有对错之分 , 扭转负面情绪 , 只是因为它可能会带来负面行为 。 因此 , 当孩子说出的负面情绪 , 你可以帮助他们“演练”一下负面行为 。
比如 , 当你抢到了小乔赢得的奖品 , 那并不能代表你在抢答上比他做得更好 , 反而还会伤害你和小乔之间的关系 , 对吗?
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章图片
D:指出孩子不正确的想法
除了愤怒之外 , 父母需要格外关注孩子在遇到挫折后的“自我怀疑 。 ”自信或者说强大的自我 , 是靠一次次地成功经验积累出来的 , 而失败的感觉会削弱自我认同感 。 当孩子开始自我否定 , 记得要第一时间指出来 。 帮孩子建立一种“成长思维” 。
E:激发孩子的乐观
塞利格曼指出:悲观心态的核心是无助感(helplessness) , 就是那种认为“不管自己做什么 , 都改变不了结果”的感受 。
因此 , 在最后一步 , 爸爸妈妈的主要任务 , 就是帮孩子消除这种“无助感” , 你可以告诉孩子一些方法 , 把他的注意力 , 引入到具体的任务中 , 比如只要多多练习 , 下次测试一定能得到礼物 。 如果告诉老师 , 或者家长 , 就不会继续被欺负等等 。
凌晨妈妈来叨叨:
无论何种教育方式 , 都不是冷冰冰的执行操作 。 而是要带着一颗关爱孩子的心 , 挫折教育之所以会被有些家长搞得过于冷酷 , 恰恰是忽略了这一点 。 成长并非“大逃杀” , 只有伤痕累累的幸存者才能获胜 。 而是一种修炼 , 需要爸爸妈妈的正面引导和真诚的关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