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大的志向源于大的爱心,大的爱心源于大孝

【范仲淹|大的志向源于大的爱心,大的爱心源于大孝】定期推送传统文化课程信息 , 传统文化新闻、精彩善文 , 传统文化用品、礼品 , 传统文化修学书籍、音像等诸多优质内容 , 一站式传统文化学习资讯服务微信平台!构筑您的幸福人生!
范仲淹|大的志向源于大的爱心,大的爱心源于大孝
本文图片
人要立志 , 根也在孝道 。 志向是什么?是为了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 , 而致力于某一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 大的理想 , 大的志向 , 源于大的爱心 。 大爱又源于哪里?源于孝道 。 所以有大孝的人才会生发出大爱 , 把大爱落实在专业上 , 就是志向 。 有孝的人有爱、有志 , 反之 , 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 , 不会有真正的志向 。
大家都记得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 他要出去打仗了 , 母亲在他后背刺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 岳飞对母亲非常孝敬 , 所以母亲的叮嘱就是他人生的志向 , 后来终成一代爱国名将 。
还有宋朝的一代名相范仲淹 。 小的时候 , 母亲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 。 有一次村里来了一个算命的人 , 范仲淹问:“先生 , 你看我长大以后能不能做宰相?”算命先生吓一跳 , 这个小孩子怎么会问这么远大的志向问题?先生没敢回答 。 范仲淹又问:“先生 , 你看我长大以后能不能做一个好医生?” 算命先生很纳闷:“你的理想怎么变化这么大? 一会儿说要当宰相 , 一会儿说要当医生 , 这是什么原因?能与我讲一讲吗?”范仲淹说:“我的母亲告诉我 , 人这一生要立志为社会服务 ,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 良相能治国 , 良医能治病救人 , 我这一生就要做这样的人 。 ”算命先生一听 , 非常喜悦:“小朋友 , 就冲你这种远大的抱负 , 相信你长大一定会成为这样的人!”后来 , 范仲淹果然官至副宰相 , 他的儿子范纯仁官至宰相 , 家族非常兴盛 。
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时 , 有一个制度叫作举孝廉 , 忠臣良将皆要出自孝悌之门 。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 ,国家是不肯任用的 , 为什么?不孝父母的人能造福百姓?不孝父母的人能关心下属?不孝父母的人能忠心报国?这是孝道与立志的关系 。
人的责任从对父母的责任开始
我们的内心不知不觉都会沾染尘垢 , 用什么洗涤?用孝 , 孝是恢复人的本性的良方 。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我的心里有尘垢吗?我怎么不知道?”自私的人往往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自私 , 为什么?他没有建立无私的标准 。 就像一块玻璃沾满了灰 , 不在光亮下能看到玻璃上有灰吗?看不见 。
我们说 , 这个人很有修养 , “修”、“养”是两个动词 , 修心养心 。 从哪里开始修心养心?从孝开始 。 孝心一开百善皆开 , 命运就转了 。 人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 , 中间转换的开关是孝 。 通过学孝道行孝道 , 让我们能够对父母知恩感恩 , 进而生起惭愧心 , 改过 , 成为一个君子 , 成为一个有良知、有爱心的人 。 所以孝道能化解人性的自私 , 教会我们为他人着想 , 行了孝道就能够养爱心、化私心 , 人和谐共处之道 。
人没有学孝道 , 就看不到自己还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 比如我们前面讲的那个案例 , 拿着八百块钱的手机抱怨父母的孩子 , 他知道自已有错吗?不知道 。 他怎么能发现自己有错?一学孝道 , 就知道了 , 他的思维模式就变了 。 不是站在自我的角度 , 而是站在父母的角度 。
企业培养员工 , 特别喜欢那种有责任心的 。 我们是否想过 , 人的责任心也是从孝道开始培养的 。 一个人 , 不养父母何谈责任?我们对父母这份责任都不愿意担起来 , 来到这个世界就只想享受 。 记得有一次和一个学生聊:“毕业了没有?”“快要毕业了 。 ”“工作找到了 , 开心吗?”“不开心 。 ”“为什么?”“太累 , 不如读书好 , 读书不用工作 。 ”“父母多大年纪了?”“五十多了 。 ”“还在上班吗?”“是 。 ”“退休以后怎么办?”“不知道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知道?没有责任 。 一个人没有担起家庭、家族的责任 , 就永远长不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