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 一张两个家庭的“合影”:底层孩子的逆袭之路,被谁堵死了( 二 )
再退一步讲 , 他们自身都没有从生活的压力中挣脱出来 , 根本没有心思以“高质量”的方式培养下一代 。
所以说 , 贫穷不是阻挡寒门出贵子的唯一因素 , 是家庭教育的思维模式束缚着对孩子的培养方式 。
不让爷奶带孩子说明什么笔者再举一例 。
现在的年轻爸妈都不愿意让爷奶带孩子 , 哪怕自己上班苦点累点 , 也要坚持自己培养照顾 。
很多人在解释这种现象时 , 笼统地说成是爷奶的观念落后了 。
要是再详细追问 , 他们的观念落后在哪 。
再次强调 , 笔者没有任何有色眼镜看人的意思 。
一位朋友在小区附近有一家连锁商店 , 日用百货、图书玩具各类商品都很齐全 , 大家经常聚在他那里喝茶聊天 。
我曾经专门观察过 , 年轻的爸妈带孩子逛商店时 , 喜欢给自己孩子买图书 , 买益智类的玩具 。
而爷奶带孩子逛商店 , 更喜欢给孙儿买零食 , 买一些“变形金刚”一类比较“粗暴”的玩具 。
【原稿 一张两个家庭的“合影”:底层孩子的逆袭之路,被谁堵死了】如果再继续细化 , 那些逛商店时 , 说话语气缓和 , 性格安静 , 衣着得体的孩子 , 往往爸妈都有不错的学识 , 家庭条件也不算太差 。
另一些孩子看着都令人感到扎心 , 要么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 , 要么在超市里又哭又闹要玩具零食 , 还有的孩子躺在地上打滚 。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 。
偶尔回老家 , 看着那些五十多岁看孙儿的叔婶 , 他们看孩子的唯一办法就是领着孩子去村头的小卖部 。
一方面是成长经历不同造成的 , 他们那代人的观念只能到那个层级;另一方面也是客观条件造成的 , 哄孩子除了逛小卖部 , 没有书店可以去 。
我并不是在“凡尔赛”式秀优越感 , 对普通家庭、对老人心存偏见 。 我是在与网友讨论客观事实 , 因为我也是中专毕业外出务工的农村孩子 。
我更想说的 , 寒门能不能出贵子 , 物质条件是一大因素 , 但不是说没钱就不能培养孩子 。 有时候 , 家长的教育观念更加重要 。
对孩子来说 , 物质条件是先天因素 ,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 , 与含着树枝出生的孩子 , 起点差距必然很大 。
在无力改变的先天条件下 , 如何经营好孩子的后天条件更加关键 。
先天的因素改变不了 , 后天的因素不去改变 , 最终的结局是 , 陷入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 。
深度思考说到这 , 笔者的意思应该很明确了 。
底层的孩子想要逆袭 , 真可谓是困难重重 。 至少有两座大山压在身上 , 一是来自家庭的物质条件 , 二是来自父母的教育观念 。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农村走出来的孩子 , 往往都具有天分了吧 。 没有天分的话 , 他们如何突破原生家庭的两大关卡 。
这也是为什么底层的孩子往往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 , 要么成绩十分优秀 , 把城市的孩子都盖过了;要么连个职高中专都读不上 。
有时候 , 悲哀的另一面是无奈 。
很多人看到农村孩子的悲哀 , 却没有看到农村父母的无奈 。
批评底层的父母 , 为什么不陪伴孩子 , 为什么不支持他们学点兴趣 , 为什么不经常读读书 。
这无异于“何不食肉糜” 。
在工地工厂干活 , 早晨六点起床出门 , 晚上七点回家做饭 , 干了一天的体力活 , 他们劳累的双手已无力捧起书本 。
但话又说回来 , 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 , 作为父母 ,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 要在生存与育儿间 , 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
一味地赚钱 , 扔了孩子是大错特错 。 一味地照顾孩子 , 不考虑谋生也不现实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爱情 图钱和不图钱的女人,在男人心里是怎样的位置?两个男人说了实话
- 情绪|有这两个爱好的人,多半面善心黑,不管是谁都不值得深交
- 有这两个爱好的人,多半面善心黑,不管是谁都不值得深交
- 妻子|老婆瞒着丈夫给小舅子15万,他对丈母娘说:现在只给你们两个选择
- 希望你别等失去了,才明白这两个道理
- 同学聚会 同学聚会,男人带走了别人的老婆,两个家庭就此被毁
- 妻子|“离了你多的是人要我”,男人抛弃妻子,不到两个月回头求和
- 本文转自:陕西法制网你的手机中有短视频软件吗?你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刷短视频长达一两个...|沉迷感官刺激,寻求纵欲享乐:数万年轻人早已被“
- 出现两个特征,你可能真的是一个老实人!有点惨,有点蠢
- 人性的弱点|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从来不缺少耐心两个字,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