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屋 我儿子快死了,我要救他,被骂得狗血淋头( 三 )


而制作儿子吃的药 , 只需要两天 , 做一次 , 可以用56天 。
后来徐伟又发现 , 买一整套这样的实验室设备 , 大概2万左右 , 和租用一次实验室差不多 。
于是 , 在家里搭一个药物实验室的想法 , 水到渠成的实现了 。
几个月后 , 徐伟制作组氨酸铜的操作越来越熟练 , 药品质量也越来越稳定 。
为了测试安全 , 徐伟先在兔子身上做实验 , 不同剂量注射了几天后 , 兔子依然活蹦乱跳 。
进入人体实验的环节 , 徐伟只敢用自己做测试 , 起码他能对自己负责 。
亲身试药那天 , 全家人都很惶恐 。
徐伟没有上过大学 , 更没有医药背景 , 万一过程中出了一点差错 , 就足以致命 。
万幸的是 , 徐伟没有什么不适 。
但是轮到给孩子注射的时候 , 他依然胆战心惊 。
标准剂量是0.5ml , 他们一开始只敢减半用量注射0.2ml 。
两周后 , 小灏洋的血清和铜蓝蛋白指标没有变化 。
徐伟有些失落 , 没有别的办法 , 只能再试试0.5ml 。
两周后再去测相关指标 , 终于恢复正常 , 检测肝肾功能也无异常 。
压在孩子生命上的一座巨山 , 终于被徐伟成功搬走 。
万幸 , 第一步 , 旗开得胜 。
但是 , 给孩子治病的路还没有结束 。
组氨酸铜携带的铜离子很难穿透血脑屏障 , 无法输送给大脑 。
也就是说 , 这种药只能维持孩子的生命 , 不能让孩子的脑部正常发育 。
就算孩子活下来 , 也随时都有癫痫的可能 , 甚至大概率会是个傻子 。
和死神的拔河 , 徐伟赢了 。
接下来 , 徐伟决定要和病魔赛跑 。
他会再一次赢吗?
首先 , 说句 , 恭喜徐伟 。
命运终于开始眷顾这个罕见病家庭 。
比组氨酸铜更有效的药出现了 , 叫做伊利司莫铜 。
这一次 , 难度更大 , 成本也更高 。
但对徐伟来说 , “至少又有一种方法可以去尝试” 。
设备和原料都是从国外购买的 , 制作方法是根据论文里说的步骤 。
而且 , 这次 , 徐伟是和病友中一位有医学背景的家长一起完成的实验 , 比他一个人更加安全 。
他们还发现 , 就算用了伊利司莫铜给大脑补铜 , 也还是要同时使用之前的组氨酸铜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
一瓶蓝色的组氨酸铜 , 一瓶棕色的伊利司莫铜 , 成了小灏洋战胜病魔的魔法药水 。
终于 , 伊利司莫铜用了3个月后 , 孩子脑电图恢复了正常 。
虽然小灏洋错过了一段黄金发育期 , 但庆幸的是 , 他之后再也没有了生命安全的威胁 。
他现在会笑 , 会动 。
在家人的陪伴下 , 他和正常孩子一样幸福 。
孩子得救了 , 徐伟依然没有停下 。
他想的是 , 要继续给儿子治病 , 必须要提高学历 。
所以他报考了成人高考 , 现在专科在读 , 之后要走专升本去读本科 。
本科毕业了才能参加全国性的研究生考试 , 才可以选择想学习的分子生物学专业 。
彻底治好那个突变的基因 , 让儿子真正痊愈 , 才是徐伟的终极目标 。
曾经 , 徐伟对妻子说:
“如果儿子活不下去 , 那他也不活了 。 ”
如今 , 徐伟要和儿子一起 , 好好活下去 , 还要一起越来越好 。
徐伟自制药救子的故事 , 一经报道 , 就感动了无数人 。
虽然很多人质疑徐伟的冒险行为 , 觉得他是走运 。
但是更多人看到了徐伟永不放弃的精神 , 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
遇到困难不抱怨 , 不逃避 。
包容理解医生、药企等等所有人的不容易 , 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 。
徐伟自学自制化学药品的行为 , 不管是徐伟自己 , 还是监管部门都不提倡学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