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MedicalGroup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中,听诊器缺失是一个大问题( 二 )


当然 , 这里面还有一些经济因素 。 具体是什么经济因素 , 我们就不探讨了 , 这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
因此 , 种种因素决定了医生弃用听诊器 。
久而久之 , 弃用的结果是 , 年轻医师再也不会用听诊器了 。 尤其是 , 刚刚进入临床的时候就没打下什么听诊基础 。 带教老师或者主任在那里听完之后说:看 , 这个患者刚才的呼吸音就是“哮鸣音” 。 一脸懵的学生拿过听诊器 , 也许听诊的位置不对、也许恰好未发生之前的病理性呼吸音 , 但是又得假装听到了 。 因此 , 这样的带教就算过去了 。 因此 , 这也是听诊技术下降的主要原因 。
目前 , 已经有电子听诊器了 。 有了电子听诊器 , 不仅可以和老师同步听到异常呼吸音 , 也可以将有特点的呼吸音分享给很多同学学习 。 在多学科会诊或者远程会诊中 , 呼吸音可以为大家带来亲临现场的诊断依据 。
假设有一天 , 我们的医生听诊水平重新得到提升 , 是不是会多了一项诊疗技术?如 , 当一位可疑气胸的胸痛患者入院时 , 听诊器几乎可以在患者几次呼吸之内就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 。 如果送到CT室拍片诊断 , 将会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 抢救难度的增加 , 势必增加患者的费用 。 患者费用的增加 , 潜在的不满情绪就会增加 。
也许有的人会抬杠说:即使用听诊器诊断 , 最后也得拍片确诊 , 否则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当然 , 绝大部分的严重疾病是需要最终拍片确诊的 。 但是 , 听诊的最大意义在于“及时”和“逐级” 。
及时的意义 , 上面已经说过了 。 抢救现场 , 每一秒钟都是宝贵的 。 而逐级的意义在于 , 通过逐级地 , 由小检查到大检查 , 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 同时 , 也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费用 。 在听诊过程中的交流 , 也让患者增加对医生的认可 。
另外 , 我们再说一个题外话:近些年的各种限价 , 导致很多大型检查使用受限 ,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质量 。 如果医生重新拿起听诊器 , 是不是可以两全?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 , 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 , 为您解密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