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 失恋了就找新欢治愈?呵呵,拜拜就拜拜,下一个也不会更乖( 二 )


弗洛伊德发现 , 孩子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里扔出去 , 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 , 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 。
因为 , 孩子把玩具当作了自己的妈妈 , 他们不断地把玩具扔掉再重新得到 , 其实是在不断地强迫自己重复体验妈妈会时不时离开自己的痛苦 。
失恋 失恋了就找新欢治愈?呵呵,拜拜就拜拜,下一个也不会更乖
文章图片
【失恋 失恋了就找新欢治愈?呵呵,拜拜就拜拜,下一个也不会更乖】在孩子的世界里 , 面对分离不知所措 , 或许只有通过不断地体验失去 , 才有可能修复母亲与之分离所带来的创伤 。
所以 , 回到最初小编那位女生朋友的案例 , 我们是否看到了女生就像这个孩子一样 , 需要通过在不同的异性身上寻找与前任的相似之处 , 从而不断使自己沉浸在失恋带给自己的伤痛之中 。这就是“强迫性重复” 。
失恋 失恋了就找新欢治愈?呵呵,拜拜就拜拜,下一个也不会更乖
文章图片
失恋之痛的创伤渊源
古话说 , 吃一堑、长一智 。你可能会问:既然创伤曾给自己带来了伤痛体验 , 那就远离啊 , 而且人类(尤其是长大成年的人类)难道不应在社会和感情的毒打里学会如何趋利避害、自我保护了吗?
但实际上 , 对于具有强迫性重复行为的个体来说 , 强迫性重复其实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 。
大多数情况下 , 个体(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无法在作出行为之前或过程中 , 足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什么 。
这里举个例子 。
A在6岁时不小心将饮料打翻到毛毯上 , 漂亮的毛毯被污渍弄脏了 , ta很想告诉父母并请求父母帮助自己一起清理毛毯 , 但一想到曾经因为类似的事情遭受到父母责备的情形和感受 , A就退缩了 。
于是 , A选择用其他东西把毛毯上存在污渍的一角遮住了 , 污渍也很快被风干了 , 污渍好像真的不见了 , 父母也并未发现任何异样 。
在这个案例中 , 有一个很关键的信息就是 , 孩子对于过去因做错事被父母责备的情形虽然缺乏理性认识 , 但是由于孩子的感受系统很丰富 , 对于受到指责产生的自责、伤心、害怕、恐惧等情绪 , 被大脑深藏在潜意识当中 。
失恋 失恋了就找新欢治愈?呵呵,拜拜就拜拜,下一个也不会更乖
文章图片
久而久之 , 这件事情成为了A心中的小秘密 , 甚至久到A忘记了这件事情 , 不愿承认这件事情的真实发生 。
直到在成年后 , 某件生活中的小事触发到了A的这一童年创伤 , 导致当时的那些情绪一下子全都涌现了上来 , A感到无助、自责 , 认为从小到大 , 自己都做的不够好 , 不应值得被关爱 。
而正是这种自卑、自责的心理 , 让这些有毒童年的“受害者”感到他对自己的命运仍有一定掌控力 , 从而回避了彻底的无能为力感 。
这个例子中的小朋友就像小编的那位女性朋友一样 , 面对被污渍弄脏的毛毯 , ta就像那位女生一样 , 感到害怕、无助 , 有一些内心无法承受的痛苦回忆 , 但又不敢直面它们 。于是 , 就选择找来了其他东西或其他人来掩盖、填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