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自10月初就一直盘踞在山西上空的暴雨阴云,终于在全国人的通力支援下慢慢散去 。
山西大地遭遇的这场降雨,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
比常年要密集13倍的降雨急促袭来,等同于一下子灌进了将近98个西湖;
超过350万亩农田被毁,近2万间房屋倒塌;
1763处古建筑深陷险情,平遥古城一段长达25米城墙坍塌……
灾情如此,山西在网上的关注度却始终不高 。
是因为扬起的煤炭灰使山西蒙尘?
还是因为吕梁、太行、黄河三道天险将山西隐藏?
“无人问晋”,实属不该!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即使如此,当前阵子中国多地电煤告急,山西这座中国人的“火炉”,还是第一个站出来,以一省之力保14个省份煤炭供应!
“点亮了全国一半的灯,烧热了华北一半的炕”
山西就是这样默默地温暖着中国……
山西,决不该被遗忘 。
低调的山西虽不张扬炫耀,一座座古建筑却默默地诉说着它的厚重 。
山西全省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其中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山西就占了全国现存的70%以上 。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山西又像一轴鲜有人领略过的壮美画卷,藏着写不尽的大好河山:
壶口瀑布、八百里太行、运城盐湖、大同土林……
只要看过山西的美,便只会过目不忘 。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对爱吃之人而言,山西更是中国面食的“宇宙中心” 。
从可考算起,山西人吃面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
以史料中的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之“水引”;而唐朝叫作“冷淘”……
对面食的热爱,深深植根于山西人的基因里 。
独特的风土,孕育出了山西这个“小杂粮王国”,又在山西人的巧手之下,化成了花样繁多的面食、演绎出多彩的面食文化 。
纵贯山西的吕梁山、恒山和五台山,阻隔了来自海洋的湿润季风,使得晋北地区更为干旱寒冷,与晋中、晋东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截然不同,并最终导致了山西各地盛产的谷物各成一派 。
在温暖湿润的晋南,一颗颗麦穗筑起了山西面食宇宙的基底 。
借助不同的工具,山西人又把面粉团做得千变万化:手擀面、拉面、剔尖、抿尖……
在四季分明的晋中,高粱、小米等作物,被做成了猫耳朵、扯面、不烂子……温暖了多少山西人的胃 。
在干旱寒冷的晋北,顽强生长的莜麦、荞麦,也在山西人的巧手之下,化成了面鱼鱼、蘸片子、栲栳栳……
纵览山西面食,种类之多浩如繁星,
不禁想问:山西到底还藏着多少种美味面食?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