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二 )


文章图片
晋南
刀削面短,饸饹面长
在毗邻黄河且气候温暖的晋南地区,喜温热的小麦更为丰产 。这一全球面食界的种子自中亚迁徙而来,在黄河水的滋养下生根发芽,竟最终成为了山西面食文化的源流里最重要的一支 。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小麦富含的面筋蛋白,这种蛋白拥有优良的粘弹性、延伸性,使得用小麦粉制作的面食黏性与弹力兼具;而面团揉捏的时间长短,又能决定面筋蛋白产生的多寡,毫厘之别,却可以使口感差之千里 。
在近千年的相处中,山西人逐渐了解了小麦的奥秘,如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般,将一把把小麦粉做成了数不胜数的美味面食 。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众多面食之中,刀削面应是在全国范围内最具盛名的山西面食了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的顺口溜,将刀削面的制作渲染出一股侠气 。娴熟的师傅甚至能闭着眼睛、“嗖嗖”地挥动削面刀,从顶在帽子的面团切出一根根均匀细长的面 。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下锅稍煮,面条就变得劲道有力,只等浇上肉臊卤汁,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一口吸溜,面条却意外地绵软熨帖,吸饱了卤汁之后更是口口醇香,眨眼间一碗面条就风卷残云地跌(吃)完了 。
关于刀削面倒也有一段颇有趣味的说法 。据说元朝时,汉人不被允许持有菜刀,无刀可削,如何是好?聪明的山西人以铁皮作刀,手起“刀”落,根根略带油光的面条照样如飞鱼般窜入锅中 。可以说,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山西人跌面,从来没有 。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可能是最古老的机械面的饸饹面,则需要用到专门的“饸饹床”,以便将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挤轧面团,一根根细长的面条才能钻过漏孔煮入锅中,在均匀的压力下保持柔软而不失筋骨的口感 。
饸络面绵软细长,因而也有着颐养延年、长命百岁的寓意 。因而每逢节庆婚嫁、老人寿宴,总少不了一碗碗饸络面,共同分享美好祝愿 。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文章图片
晋中
和子饭暖,包皮面香
有诗云:“太行观燕舞,汾水听鹦声,粱买沁州黄,酒沽杏花村” 。这首诗不仅道出了山西的山水风情,诗意的背后也道出了晋中盛产的其中两种谷物 。
其中的“沁州黄”,指的便是长治市沁县的沁州黄小米了 。据记载,当年康熙食过沁州产的小米后通体舒畅,于是龙颜大悦,大笔一挥赐予这种小米“沁州黄”的名号 。
山西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