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养生知识 清代陈修园创立一个“补脾胃、助运化”的方剂,调理小儿不爱吃饭


深度养生知识 清代陈修园创立一个“补脾胃、助运化”的方剂,调理小儿不爱吃饭
文章图片
深度养生知识 清代陈修园创立一个“补脾胃、助运化”的方剂,调理小儿不爱吃饭
文章图片
深度养生知识 清代陈修园创立一个“补脾胃、助运化”的方剂,调理小儿不爱吃饭
文章图片
深度养生知识 清代陈修园创立一个“补脾胃、助运化”的方剂,调理小儿不爱吃饭
文章图片
深度养生知识 清代陈修园创立一个“补脾胃、助运化”的方剂,调理小儿不爱吃饭

古代中医常说“宁治十男子 , 莫治一妇人 , 宁治十妇人 , 莫治一小孩” 。

意思就是女子的病症比男子要复杂得多 , 而小孩的问题又比女子更复杂多变 。
小孩子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 , 大多数刚为人父母的人都很清楚 。 对于自己的孩子 , 父母其实并不害怕他们生病 , 那样毕竟还可以去看医生 。
让父母最心烦的 , 反倒是小孩子不吃饭 , 很多父母为此大伤脑筋 。
小孩子不喜欢吃饭 , 用中医儿科的术语来形容 , 那就是食欲不振 , 或者叫食积、疳积等等 。
主要就是有一些消化不良的表现 , 如见食不贪 , 不思纳食 , 有的偏食择食 , 或食后胀饱 , 消化迟缓 , 苔多白腻等 。 病久可兼见面色少华 , 形体消瘦 , 倦怠神疲 。
而历代医家对于小孩健脾的问题 , 曾经创立了很多的方剂 , 比如沿用成人的四君子汤化裁等等 。
清代医家陈修园曾创立的一个“健脾消食丸” , 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 。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熟悉一下 , 汲取前辈先贤在创方时的一些配伍经验 。
首先 , 我们看看陈修园健脾消食丸的组成:
山药、扁豆、苍术、甘松、炒麦芽、炒山楂、鸡肉金、稻香陈、余甘果
按照陈修园对这个方剂的描述 , 健脾消食丸能平补脾胃、助运导滞 , 其中的甘松一味 , 也可以用砂仁替代 , 是小儿食积脾虚的基础方 。
那么 , 这个方剂的配伍到底有哪些奥妙呢?
分析健脾消食丸的组成 , 我们大致就从君臣佐使来还原创方者的思路:
君药:山药、扁豆方中山药性平不燥 , 补脾益阴 , 补脾以促湿化;扁豆性温和 , 味甘而气清 , 善于和中化湿 , 化湿以助脾之健运 。
山药和扁豆的配伍 , 刚好可以达到调补脾胃 , 和中化湿的目的 。
臣药:苍术、甘松
其中 , 苍术性味苦温而气味芳香 , 和白术比起来 , 性善走而不守 , 其醒脾助运、温化水湿之力强于白术 , 也契合脾喜燥而恶润的本性 。
但小孩脾胃毕竟娇弱 , 为防苍术性味过于温燥刚猛 , 方中有山药的制约 , 所以能起到健脾之效而无温燥之弊 , 有寓刚中有柔之意;
甘松性味微辛而甘温 , 专入脾胃 , 擅长醒脾开胃 , 按照《本草汇言》的描述 , 认为“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其气芳香 , 入脾胃药中 , 大有扶脾顺气 , 开胃消食之功” 。
其大致功用和砂仁相当 , 但比砂仁更多一份走窜 , 当然 , 如果没有甘松 , 陈修园自己也建议改用砂仁 , 同样也可以醒脾和胃;
佐药:麦芽、山楂、鸡内金麦芽性味甘平 , 既能启脾开胃 , 消食和中 , 还能疏肝解郁;
山楂性味酸甘 , 性微温 , 最善于消食化积 , 这里用炒山楂 , 经过炒制后酸味减弱 , 药性缓和;

鸡内金性味甘平 , 能生发胃气 , 还能养胃阴 , 具有健脾消食之功;
这三味的配伍 , 一起共为佐药 , 主要就是帮助君药消食导滞 , 从而相得益彰 , 使胃气得生、脾气得健、肝气得舒 , 尤其是消食积的力量比单纯的“山药、扁豆”或者“麦芽、山楂、鸡内金”要强大得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