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团团医生LYNN 周迅热搜被夸爆,但封神的却是她。( 二 )


王小平回答:“你们的生活老百姓不感兴趣 , 因为你们的人生太平淡、太无趣了 , 天天重复同样的事情 。 ”
说来有趣 , 采访屠呦呦的同事 , 问屠呦呦有什么爱好 , 看电影还是打毛衣?
结果所有人都是一个答案:她喜欢做实验 。
1955年 , 25岁的屠呦呦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
60多年来 , 她很少离开自己的办公场地 , 一生专注于那株神奇的“中国小草”——青蒿 。
她的生活在任何人看来 , 都如此枯燥、乏味、无趣 , 难以共情和理解 。
现在要拍成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 , 可见改编难度之大 。
不过电视剧只能给观众提供一个了解屠呦呦的窗口 , 做到真实可信 , 观众喜爱 , 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
剧中 , 周迅把屠呦呦演得很可爱 。
工作中严肃认真 , 一丝不苟 , 到了生活中丢三落四 , 时常犯小迷糊 。
一次夜晚 , 屠呦呦敲开了邻居刘奶奶家的门 。
刘奶奶开门一瞧是她 , 就知道肯定又忘带钥匙了 。
还是丈夫李廷钊(张颂文饰)有先见之明 , 提前把钥匙留在刘奶奶那 , 屠哟哟这才进了门 。
给女儿买鞋 , 挑了许久 , 结果两只都是右脚 。
父亲开玩笑讽她:“我们呦呦是干大事的人 , 错就错了” 。
青蒿素用于临床实验 , 出现患者心脏早搏 , 还在外出差的屠呦呦 , 立马返回研究所 。
中途停站下车买石榴 , 迷迷糊糊中火车开走了 , 自己赶不上车 , 行李也被带走了 。
工作中的细致 , 与生活中“粗线条” , 形成反差萌 , 还挺可爱 。
不过 , 这不是瞎编 , 屠呦呦在生活上的确不灵光 。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里写:
有一回 , 屠呦呦的身份证明找不到了 , 请同事帮忙找找 , 打开她的箱子 , 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 , 被大家戏称:
能收拾得那么不妥当 , 完全不像女生 。
如今耄耋之年的屠呦呦 , 生活琐事都由丈夫打理:“成家后 , 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 , 基本上都由我家老李(丈夫李廷钊)做” 。
屠呦呦跟丈夫基本上“女主外 , 男主内” 。
丈夫李廷钊胸襟不一般 , 打心底欣赏妻子 , 屠呦呦很少做家务 , 家中大大小小事务都由他操持 , 外人议论他们 , 他会主动维护妻子:
“呦呦的兴趣跟一般女人不一样 , 她是个热心奉献、心胸开阔的人 , 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 。 ”
剧里的屠呦呦 , 性格很耿直 。
章主任客气地让屠呦呦坐下说 , 不要紧张 。
屠呦呦脱口而出:“我不紧张 , 我就是不想坐” , 话一出口 , 给领导整不会了 。
据同事说 , 屠呦呦是很直率的人 , 讲真话 , 不拍马 。
她赞同的意见 , 马上肯定 , 不赞同就直言相谏 , 不管对方是领导还是老朋友 。
有一段央视的采访 , 主持人见面问屠老“您身体可好?”
很正常的寒暄 , 一般回答“身体还行”等话就行了 。
屠老不会迂回 , 很诚实地回答:“身体不太好 , 年纪大了 , 八十多了” , 旁边人对着镜头笑了笑 。
屠呦呦单元播出后 , 一些网友吐槽电视剧把屠呦呦塑造得情商低 , 顶撞领导 , 走路不看人 , 对人不礼貌 。
电视剧拍得好不好另说 , 能用“情商高不高”来评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 才该上上情商课 。
出色的科学家一生追求真理 , 尤其像屠呦呦这样的 , 把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
她所有的精力和全部注意力 , 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 , 奉献给了为人类创作福祉上 。
她对科研是一种心无旁骛的专注 , 那是一种超越一切人际关系的单纯、执拗 , 也是忽略旁人议论和目光的忘我的投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