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团团医生LYNN 周迅热搜被夸爆,但封神的却是她。( 三 )
可以说 , 没有这些品格 , 就没有屠呦呦 。
2011年9月12日 , 是默默无闻几十年的屠呦呦 , 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的日子 , 也是她争议的开始 。
被称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美国拉斯克奖 , 把临床医学奖 , 颁给了81岁的屠呦呦 。
这是当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最高等级的奖项 。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 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
随之 , 争议来了 。
创制新型青蒿素药是团体的功劳 , 为什么只颁给屠呦呦个人?
屠呦呦也多次强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 , 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 拍电视剧《功勋》时 , 她也一再叮嘱 , 千万不要说成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
评委会明确回答了这个质疑 , 屠呦呦的功绩在于三个“第一”:
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
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用于临床实验 , 并证实有效 。
专家解释:“这就是1和0的关系 , 如果没有屠呦呦的1 , 后面的0都等于0 。 ”
电视剧《功勋》拍摄重心也放在了屠呦呦的三个“第一”上 。
1967年5月23日 , 中国正式启动研究疟疾防治药物的项目 , 这是一个秘密的军工项目 。
代号「523」 。
而促使这一切的契机是越南战争 , 美越双方深受疟疾困扰 , 拥有抗疟特效药 , 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 。
越南主席胡志明 , 求助毛主席帮助解决疟疾防治的问题 。
毛主席说:解决你们的问题 , 也是解决我们的问题 。
为什么这么说?
3500年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就有“疟”字 , 疟疾困扰了中国数千年 , 连康熙皇帝都得过 。
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 , 中国大范围爆发疟疾 , 发病人数多达1000万至2000万 。
在那个时期 , 疟疾问题属于内忧外患 , 成了非解决不可的问题 。
1969年 , 屠呦呦临危受命 , 出任中医研究院「523」项目课题组组长 。
在全球范围内 , 每20秒就有一个人因疟疾而丧生 , 屠呦呦始终有一种“一万年太久 , 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
因为研究抗疟药 , 不仅是国家交给她的任务 , 更是拯救人类生命的事业 。
屠呦呦开始大量翻阅历代医学典籍 , 遍地走访老中医 , 每一封群众来信都要一一查看 。
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内的600多种可能对疟疾治疗有效果的中药药方 。
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进行研究 , 用了380多种提取方法进行筛查 。
全部没成功 。
筛选过的中药里对疟原虫的抑制率 , 最高也只有40%左右 。
难道史书上的记载不可信?难道实验方案不合理?难道这条路走不通?
“重新埋下头去 , 看医书!”
屠呦呦的执拗和坚持带动着大家 , 又是无数个研读文献、苦苦思索、反复实验的日日夜夜 。
终于 , 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的描述 , 帮助屠呦呦打开了灵感的窗口 。
古书说:青蒿一握 , 以水二升渍 , 绞取汁 , 尽服之 。
葛洪为什么用“绞汁” , 而不是中药常用的水煎?
难道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忌高温?
课题组迅速改变思路 , 尝试用低沸点的提取方式 , 看看药效有什么改变?
1971年10月4日 , 应该被载入医学史册的一天 。
全实验室紧张地盯着 , 第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 。
检测结果揭晓 , 整个实验室沸腾了 , “第191号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之所以叫“第191号样品” , 因为前面失败了190次 , 这是第191次实验 。
这是从0到1的巨大突破 , 它成为打开青蒿素宝库大门的一把钥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品牌富婆凯莉·詹娜浑身肉色和红色相间,既光彩照人,又令人恐惧
- 什么新年美甲|临近春节,红色系美甲走一波?
- 唇膏Dior迪奥变色唇膏既是口红又是滋润唇膏,001和004色号有什么区别
- 妆面 这些口红颜色也太适合秋冬了吧!不仅提气色,还显白又高级!
- 颜色 气质女人与这4这口红更配!999高级感拉满,N37冷淡风!
- 邱淑贞沈月近照曝光,穿红色吊带裙风情满满,颇有妈妈邱淑贞当年风韵
- 海报海报|快速有序 红桥速度
- 眼睛千万网红为过生日太拼,狂在脸上打30多针,还想去修复眼睛?
- 金性勇|“我们的天才儿子”爆红之后 金性勇:只想和儿子在同一个托养中心不分开
- 小金条 素颜黄皮都能用的口红,让你不动声色美炸天!女孩不相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