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霍情感日记 永远不要劝别人原谅他的父母!( 二 )


仿佛那些真实发生的事 , 只是脸上一抹灰 , 轻轻一擦 , 就抹去了 。
甚至还有一种更过分的说法是 , “感谢那些伤害过你的人 , 是他们让你成长了 。 ”
这让那些受到伤害的人们 , 会企图通过压抑、遗忘或者和解的方式 , 来抹去这道“灰” 。


过去 , 我无法释怀
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 小Q在咨询中明确表示 , 希望自己可以和爸爸达成和解 。 因为她看到身边一些朋友与父母和解之后 , 整个人的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让她羡慕不已 。
她试着阅读心理学的书籍 , 试着找机会和爸爸谈小时候的事 , 告诉他 , 当时的家暴是如何影响她现在的个性的:讨好、谨慎、活得战战兢兢 。
然而 , 现已年迈的爸爸 , 一方面记性已经不太好了 , 小Q说到的很多细节他都记不清了;另一方面 , 他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 。
反倒说:你就是承受能力弱 , 小孩哪有不被打的?你看谁像你这样 , 天天想这些陈谷烂米的事 。 听到这样的回应 , 小Q崩溃了 , 被气得流泪 , 说不出话来 。
小Q也曾试图不去想幼时被打的事 , 但爸爸大力挥过耳畔的手风 , 皮肤生起热辣的红印……这些感觉像躲在暗处的小兽 , 时不时冒出来吓吓她 。
实际上 , 真正的和解 , 不是小Q想的这样 。 不是你道歉 , 我谅解 , 既往不咎 , 一笔勾销 。 而是需要自然而然地发生 。 就像“遗忘”一样 , 越是刻意去忘 , 就越忘不了 。
越是强行让自己对痛恨的人生出善意 , 只会让一个人的感受变得更加分裂、痛苦、压抑 。
【小霍情感日记 永远不要劝别人原谅他的父母!】
我和小Q的咨询曾中断了一段时间 , 后来她再一次约我咨询 , 和我分享了一件对她触动巨大的事 。 不久之前 , 她被邀请去参加了一场摇滚音乐节活动 , 在此之前她几乎没有接触过摇滚乐 。
在现场 , 歌手们几乎怒吼般唱歌 , 强大的音浪一阵一阵地撞击着她 , 这让小Q感觉到一股莫名的震撼 。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 , 是有乐迷带着自制的摇滚旗帜 , 其中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我决定不原谅!我全部都不原谅!”回来后 , 她脑海中不断地重现着这句话在风中飘扬的画面 。
我问她:如果这面旗帜会说话 , 你觉得它想告诉你些什么?
小Q沉默了很久 , 泪光闪动地说:它在告诉我 , 我有权利不原谅我爸 , 不原谅那些曾经伤害我的人 。
这是小Q第一次彻底地、全面地去“看见”自己的怨恨 , 并允许自己把恨意不带羞耻地表达出来 。 那一天她哭了很久 , 哭得很畅快 。
因为这是她头一次把“必须要和爸爸和解”的重任放下来了 , 从此 , 她终于不用背负这么沉重且艰难的目标了 。


不和解 , 也是一种力量
如果把一个人的记忆比喻成一座大楼 , 大楼里面一个个房间就是一段段回忆 。
小Q幼时被爸爸家暴的经历 , 就像是散布着病毒的房间 , 一靠近就会让人难受 。 当我们想着去与创伤和解 , 就像试图把这个房间清理、消毒、打扫干净 , 然后重新住进去 。
但有些伤痛过于沉重 , 这个房间里面的病毒永远无法全部消杀干净 。 此时 , 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不逼迫自己与创伤和解 , 允许自己“不原谅” 。
这就像给这个房间周围设置了一条隔离带 , 尽管病毒依然在这座大楼里 , 但我们可以保护别的房间不被感染 。
不和解 , 不原谅 。 在怨恨、愤怒、悲伤 , 甚至绝望里 , 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
因为这些看似消极的情绪 , 也是一件需要力量的事 , 也是一个人生命力的一部分 。 就像我们听故事 , 会喜欢“敢爱敢恨”的主角 , 因为一个“敢恨”的人 , 是有力量的 , 也是有魅力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