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人与自然的矛盾有哪些

1、人与自然的矛盾有哪些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 。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性之间的矛盾 。地球上蕴藏的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等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地球的体积是有限的 , 物质的生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的发展如无计划是无限的 。
1、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 。
2、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性之间矛盾 。
3、地球上蕴藏的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等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
4、地球的体积是有限的,物质的生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 人口的发展如无计划是无限的 。

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人与自然的矛盾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和谐 , 污染带来雾霾
排放导致河流
滥用导致地下水缺失
以水为例说明: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
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 。一个生态系统 , 尤论是在全球、地区 , 还是局部区域,都是复杂的牛物群落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水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 。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 。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 , 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 。兴水利、除水害 , 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 。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
所谓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 , 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在将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 , 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 。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变化 。由“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 。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模式,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 , 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 , 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从思路、对策、措施 , 到规划、设计、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 不断创新 。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 。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 ”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 , 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 “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 , 造成了中国占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 , 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行蓄洪,这些都足这种思想的反映 。在水土资源开发上 , 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 , 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