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生活孤独,灵魂自由

人到底要不要合群?
多数的人认为 , 不合群 , 做自己就好了 。
【苏轼|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生活孤独,灵魂自由】正如村上春树说的:“如果你一个朋友都没有 , 那么恭喜你 , 证明你已经成熟了 。 ”
以此看来 , 孤独不是寂寞 , 只是在广袤的世界里 , 活成了一缕清风罢了 。
苏轼|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生活孤独,灵魂自由
本文图片

01
生活越来越孤独 。
北宋苏轼刚刚被贬到黄州时 , 生活很苦 , 居无定所 。
老朋友马正卿向地方官员请求 , 划拨了数十亩荒地给苏东坡 , 让其自己耕种 。
虎落平阳被犬欺 。
苏轼虽有名气 , 但是人生落魄到如此境地 , 谁还会高看一眼呢?因而 , 他和家人劳动的背影 , 特别孤单 。
天性乐观的苏轼见状 , 写了很多首《东坡》 , 哄大家一乐 。
“雨洗东坡月色清 , 市人行尽野人行” , 当一个人习惯了孤独之后 , 看到荒地的景色 , 夜色美妙的 , 当行人都离开后 , 野人独自游荡 , 就会很欢喜 。
他在定惠院暂居的时候 , 发现一株孤零零的海棠 , 没有人赏识 。
“只恐夜深花睡去 , 故烧高烛照红妆” , 只要善于发现美好的东西 , 那么一个人在任何地方 , 都会过得很美好 。 被排挤的苏轼和海棠一样 , 仍旧可以芬芳 。
若是苏轼不敢独处 , 或者没有被贬的经历 , 他的才华不会如此出众 , 也不会留下刻骨铭心的墨宝了 。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 , 万物之本也 。 ”
生活的最好境界 , 就是独处——把孤独当成一种享受 。 那些害怕独处的人 , 表面上很风光 , 其实内心的苦 , 都不敢对外人说而已 。
南齐的功臣马仙琕 , 在得势时 , 对萧衍毫不客气 。
萧衍做了梁武帝之后 , 马仙琕不得不归顺 。
马仙琕见到萧衍 , 总是战战兢兢 , 害怕被翻旧账 。 他说:“有人给我食物 , 就认他是主人 。 ”
对比之下 , 苏轼和马仙琕的境界 , 大不一样 。 害怕孤独 , 怎么也活不好这一生 。
《乌合之众》里写道:“群体中的个人 , 不过是众多沙粒的一颗 , 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 。 ”
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 , 并且随着年纪的变化而变化 。 但从外形来看 , 无非就是两种:独处、合群 。
当你越来越不在乎什么群的时候 , 就会发现 , 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多 , 并且也不会去依靠谁了 。
人生的终极目标 , 就是自由 。 可是你连孤独都害怕 , 还谈什么自由?并没有人真正懂你 , 也没有人陪你一辈子 , 就算是你的爱人 , 也会有很多时间和你分别 。
孤独地活着 , 在闹市里 , 不觉得喧嚣 , 在郊野里 , 不觉得寂寞 。
苏轼|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生活孤独,灵魂自由
本文图片

02
灵魂越来越自由 。
从前有一个印第安人给人当向导 。
他们走了很远的路 , 印第安人忽然停下来 , 说:“如果我们走得太快 , 要停一停 , 等候灵魂跟上来 。 ”
生活很浮躁 , 很多人因此弄丢了灵魂 。 就像一个成年人 , 弄丢了童趣一样 , 总是觉得生活特别乏味 。
你说要自由自在 , 可是你的灵魂却被束缚了 , 那么自由就是一种外表现象 。
如果你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 就会发现 , 最该扔掉的是——精神内耗;最该拥有的是——灵魂自由 。
唐朝是李白 , 少年时想要功名利禄 , 但是他的官运并不好 。 有一段时间 , 在贺知章的举荐下 , 他入了翰林院 , 却因为得罪了杨贵妃 , 重新开启了普通人的生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