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的由来,西湖雷峰塔得名的由来

1、西湖雷峰塔得名的由来雷峰塔原本是一处建在
西湖南屏山北脉一个小山峰上的人文景观,
因小山峰谓之雷峰而得名 。
据说是宋代开宝八年(975年)吴越王钱弘俶贺贵妃黄氏得子而建 。塔自建成即为西湖名景,在西湖众多古塔中,卓然风流 。
这是一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芯为红砖砌成,塔檐、游廊、栏杆等均为木质建构,整体建筑呈现着经典的、独具的艺术美感 。似乎命中注定雷峰塔劫数难逃 。北宋末年,塔遭雷击,南宋初修复时不得已将七级浮屠降为五级,之后“屡毁屡建”;明嘉靖年间 , 倭寇一把火烧得只剩下砖砌塔芯 , 但雷峰塔仍以其特殊风姿凌然耸立四百年 。
夕阳落照里 , 湖光山色映衬下,塔影横空,金光耀目,“西湖黄昏暮景中,无有堪与之相匹者” 。其历尽沧桑的残缺之美竟倾倒了无数骚人墨客 。

雷峰塔的由来,西湖雷峰塔得名的由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雷峰塔名字的由来是什么?雷峰塔之名 , 是因为塔建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中国民间以地名指称,都叫开了雷峰塔 。
雷峰塔为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旧雷峰塔已于1924年倒塌,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连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来游览和品题,“雷峰夕照”名播遐迩 。
建筑格局
雷峰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台基以下两层(含地下一层),外饰汉白玉石栏杆 , 塔身即台基以上五层(不含暗层) 。
总高71.679米(其中台基9.7米 , 塔身45.809米,塔刹16.10米);总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089平方米(其中台基建筑面积为3133平方米 , 塔身建筑面积为2956平方米) 。
雷峰塔台基对径60米 , 边长23.34米 , 周长186.72米;副阶对径35.25米,边长13.426米,周长107.408米;塔身对径28米,边长11米,周长88米 。雷峰塔内设电梯、步行梯,副阶内底层下是雷峰塔遗址,设有遗址玻璃防护罩 。
雷峰塔的由来,西湖雷峰塔得名的由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西湖的雷峰塔简介是什么?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 。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 , 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 。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 , 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 。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 , 白素贞获救 。
旧雷峰塔已于1924年倒塌 , 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 。是西湖重要景区之一 。
扩展资料
雷峰塔历朝发展:
1,雷峰塔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 。
2,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 , 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 。
3,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 , 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