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什么季节出来活动,蟋蟀是什么季节的动物( 四 )


鸣叫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 , 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 。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 。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 [3] 
此外,蟋蟀的鸣声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 , 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 。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 。
扩展资料
蟋蟀的特点
蟋蟀每年发生1代,以卵或若虫在土穴中越冬 。若虫共6龄,4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虫孵化出土 , 7-8月为大龄若虫发生盛期 。8月初成虫开始出现,9月为发生盛期 。10月中旬成虫开始死亡 , 个别成虫可存活到11月上中旬 。
越冬幼虫3月初活动,6月中旬出现成虫,7月盛发,9月上旬新若虫出现 , 11月越冬 。气候条件是影响蟋蟀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般4-5月份雨水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若虫的孵化出土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蟋蟀
蟋蟀穴居 , 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 。夜出活动 。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 。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 , 表示反抗 。是以蟋蟀也成为一些人博斗赢输的工具 。(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 , 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 , 就会咬斗起来 。蟋蟀是以善鸣好斗著称的 。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并不是通过“自由恋爱”而成就“百年之好”的 。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当然,从生物学进化论观点来分析,这也是自然选择 , 优胜劣汰,有利于蟋蟀家庭子子孙孙健康昌盛 。此外 , 蟋蟀的鸣声也是颇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 , 既是警告别的同性:这是我的领地,你别侵入!同时又招乎异性:“我在这儿,快来吧!”当有别的同性不识抬举贸然闯入时 , 那么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 。若“最后通牒”失效,那么一场为了抢占领土和捍卫领士的凶杀恶战便开始了 , 两只蟋蟀甩开大牙,蹬腿鼓翼,战在一起 , 其激烈程度,决不亚于古代两国交战时最惨烈的肉搏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 , 黄河以南各省更多 。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此虫一般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 。它每年发生1代,产卵在土中以卵越冬 。雄虫遇雌虫时,其鸣叫声可变为:“唧唧吱、唧唧吱” , 交配时则发出带颤的“吱……”声 。雄虫好斗,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然后即头对头 , 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 , 常可进退滚打3~5个回合 。然后,败者无声的逃逸,胜者则高竖双翅 , 傲然地大声长鸣,显得十分得意 。蟋蟀因其能鸣善斗 。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 , 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 , 聚到一起一争高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